第127节(3/3)
就见到公叔痤老头恶狠狠的盯过来。
“又去了洞香春?鞅啊,你长点出息好不好,没事就去那种地方,府里不禁你的钱,可你也不能老往那个地方花钱呀!”言语中,公叔痤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老师……”公孙鞅立时变回了兔儿乖宝宝,道:“洞香春,消息海,在那儿可以知道很多事情呢……”
“胡说!小道消息,也能信?”公叔痤对此不屑!
“老师,”公孙鞅道:“断事在人,不在事,他们说他们的,可分析判断,还是我们自己。至少,他们现在已经知道了老师你回到了安邑,并且在预断魏国的下一步……”
公叔痤面容缓和了下来:“进来再说……”
公叔府不是以豪华著称的,相反,这里面有着浓厚的书卷气,你可以在这里看到很多简册,事实上,公孙鞅入公叔府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这些文集而来的。在战国时代,书本是没有东西,想要学东西,你得先有书,什么是书?就是这一卷卷的竹简。
所以,你在现在觉得不起眼的书,在古时,得用一大堆的竹简来记录,这也是我国文言文的出现原因,在西方,他们比我们还惨,是用泥板。比竹简还要落后,这也是东西方文明中,我们东方文明比西方强大的原因。在那个一切都写刻到墙上的年代,只有王宫祭祀们才可以掌握到知识。而在东方,你有竹简,就可以了。
因为竹简是可以大量制作的。
哈哈,还有刻刀,一定要有刻刀,不用刻刀也可以,但笔墨在当时是一种很贵重的东西,只有官府才会有,比如说公孙鞅,他有笔墨,是因为他是中庶子,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儿,但至少可以让他用上笔墨了。
公叔痤没有去见他的老婆,老夫人也需要压压惊,他的夫人是一个少有的明白人。
对于公叔痤,这位夫人做到了一切夫人的典范,逼走了吴起,就有这位夫人的表演,其演技可以拿回n个小金人了,可惜不是现在,老夫人只能躲在幕后,不露头脸。
老头子方自坐定,几名家老送上了汤水,老头挥手拒绝了,在魏王面前没少灌燕酒,他哪儿还吃喝得下,人老了,消化也不好,吃得太多太油了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