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习惯性的做法(2/4)
见到李子元不同意与军分区取得联系,何三亮也没有在说什么。李子元的顾虑,他虽说有些不以为然。日军的确会进行电台监听,可重点未必会放在一支团级部队上。偶尔出现的电台信号,日军未必重视。
但是军事行动上,要尽可能的做到保密这一点,何三亮还是很清楚的。偶然性的确会出现,但还是要尽可能的避免将偶然性变成必然性的道理,他也是很清楚的。所以李子元拒绝了自己的提议,何三亮也就没有在坚持。
李子元不仅没有与军分区取得联系,而且在临转移的时候,整个行动路线也是保密到了最后。直到部队临出发,各个营连干部才知道部队的转移方向。至于战士以及跟随部队行动的地方干部,李子元还是选择了保密到底。
对于那些被俘的伪军,马永成想要动员他们参加八路军的举动,却被李子元给拦下来了。这些伪军不是那些或是为了有可以养家的军饷,或是被日军拉夫的伪警备队。也不是像是汪伪第二方面军那样,由重庆方面投敌的部队。
这些伪军是原来的土著民团,投敌之后改编的。而这些民团相当一部分,都是当地的豪强利用宗族为纽带组建的。这些人之中其中地域观念以及宗族观念都远远超过,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早在抓到这些前土顽的时候,李子元就曾经审讯过他们。发现所有的军官,基本上都是一个姓氏。也就说基本上所有的军官,都来自一个家族。就连士兵,也大部分都是一个宗族的子弟。
这样以宗族为骨干组成的伪军,为了所谓的宗族观念,抱团能力甚至还超过一些向心力很强的杂牌军。所谓宗族的利益,在他们的眼里面比什么都重要。至于什么国家,除了部分读过书的人来说,对于他们来说远没有宗族重要。家法远大于国法,祠堂比首都都重要。
尤其是那些所谓的族长,本身就是一地的地头蛇或是所谓的士绅和大户,有着强大的势力。无论城头上怎么变化大王旗,这些人都能屹立不倒。他们利用血亲、结姻,相互编制出一张密密麻麻,很难打破的关系网,在对外的时候相当的团结一致。
其内部的团结性,远远的超过一般的军队。尤其是这支伪军,还来自豫北战乱频发,民风强悍的地方。他们以宗族和血缘为纽带,将一支部队上下紧紧的收拢在一起。这些人眼中什么国家、民族都没有,有的只有一个祖宗传下来的血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