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锦绣冤》20(2/2)
“这个人是谁呢?难道她也恨宣嫔,想趁机报仇。”
宜妃说:“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幕后真凶,在暗中一直操控着全局,不然依靠宣嫔就能运作自如,本宫绝不相信他有这个本事,而且本宫当年第一个孩子去世的时候,宣嫔也只不过是个贵人,她哪有那个资本驱使奶娘害本宫的孩子,本宫当时已是妃位,奶娘怎会轻易悖逆。”
通嫔说:“这样的人不除恐怕还会兴风作浪的,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安稳的,宜妃姐姐你可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宜妃暗自深思:“她~、不行,本宫不能说,现在还不是时机,依通嫔的性子如果知道了恐怕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子。”
宜妃内心思考斟酌,分析利害,审视全局,并没有说出那个人是谁。
通嫔拽了拽宜妃的手说:“宜妃姐姐,你怎么了,怎么不回答嫔妾呢?”
宜妃回神道:“本宫只是分析,真正是谁还很难确定,不过知人知面不知心,画人画皮难画骨,在宫里生活不比外面,凡事要多留个心眼。”
元妃嘱咐再嘱咐:“通嫔妹妹你心地善良,毫无城府,纯洁如水,涉世未深,说话又直率很容易得罪人,以后有些话跟我们说也罢,跟别人千万不要轻易透露,以防听者有意,姐姐说得很对,你千万要记牢,这水看着很浅,其实深不可测,凡事要小心为上,能在宫里存活下来的都不是一般的小角色,都是城府极深,深藏不露,有些手段的,你可千万不要疏忽大意。”
通嫔说:“请二位姐姐放心,在宫里嫔妾只相信二位姐姐,要紧之事也只会跟二位姐姐相商,在嫔妾心里只有你们才是我的好姐妹………。”
她们走到了岔口,通嫔咸福宫需要继续向西走再北拐,而元妃和宜妃需要在岔口直接背转,元妃娘娘邀请通嫔去储秀宫坐坐,结果通嫔婉言谢绝了,临走之时元妃仍不忘叮嘱说有时甜言蜜语可能是使人麻痹的毒药,背后往往暗伏危机,后宫少不得勾心斗角。
宜妃和元妃望着宣嫔离去的背影无限感慨,为其担忧,摇头叹息,伫立良久才挪步离开。
元妃心中对刚刚之事疑惑不解,便问:“宜妃姐姐,妹妹有一事不明,这两个太监是梁九功派出的,要灭口也应该是梁九功,怎么会被第三人灭口呢?这于理不通啊,而且她是怎么知道是这两个太监的。”
宜妃吐露心底的想法:“唉,如果本宫没有猜错死的那两个太监根本就不是梁九功派出的那两个太监。”
元妃诧异道:“不是那两个太监,那他们是谁?”
“梁九功的确是派了两个太监去传递消息,但是并不是传给宣嫔,而是延禧宫主位———惠妃。”
元妃眼神深邃呆滞,眼皮下耷,自言自语:“惠妃!原来是传给了惠妃。”
宜妃说:“是啊,惠妃本性阴险狡诈,诡计多端,谗媚圆滑,想要害人又想不受牵连而置身事外,于是便心生一计,就是想办法把消息透露给宣嫔知晓,惠妃明白依宣嫔对妹妹的厌恶和恨意必定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一定会用这个消息去刺激妹妹,但想要如意随心就必须要有人跑腿,于是便有了井里那两个冤死鬼,他们绝对没有想到不管成败都得死,这两个太监果然不负惠妃期望,如期地把消息传到了宣嫔的手里,后来才有储秀宫外那一幕,这惠妃不费吹灰之力,一个小小的计策便达到了预期效果,自始自终手都是干净的。”
元妃眼睛闪烁着恨意,两唇振动,她加中语气,声音颤微:“果真是她,真是好心机,好谋略,原来这个阴险恶毒,谄媚善变的女人才是始作俑者,幕后的黑手,向此等作恶多端,歹毒蛇蝎的女人不仅没有受到律法的制裁反而逍遥法外,过的如此滋润,真是天道不公,可死之罪,擢发难数。难道这一切皇上都不知道吗?竟然容得如此兴风作浪。”
宜妃为元妃解疑释惑:“咱们的皇上英明睿智,高瞻远瞩,是迄今为止第一帝王,皇上能果断的抄了梁九功的宅子,难道还看不出来这小小的破绽,皇上不是优柔寡断之人,更不似先帝爱美人不爱江山,咱们的皇上处处以江山社稷为重,岂能因小失大,惠妃更不是杨贵妃,皇上之所以隐忍不发怕是还没到时候,或者皇上孩子顾虑些什么,总之皇上不是不想不愿意查办惠妃,而是目前不得不搁置,也许皇上也在等待机会。”
元妃绝望地说:“堂堂的九五之尊,高高在上握有生杀大权的皇帝,也有万不得已,不能随心所欲,那平头百姓岂不日日被动而活,这个时代活着太累了,压的快窒息了……”
元妃望着旭日东升,却像是夕阳西下,一点生机的味道都没有,金黄的日光是那么的寒凉凄苦,紫禁城里的气息是如此的死气沉沉,一个个行尸走肉般重复着往日的动作,墙角的蜘蛛网随风飘摇,那是一生的归宿,牢笼般煎熬,至死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