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浮生半日(1/2)
“陛下,黄先生与方先生求见。”朱允炆正在躺椅上看书,张慎过来禀报到。
“宣。”朱允炆放下手中《大明律》,摇晃了下,还是没能挣扎起身。
“拜见陛下!”二人在殿前御阶下,朝瘫痪在飞檐下的朱允炆行礼。
“二位先生免礼,有何要事?”朱允炆懒洋洋的问到。似乎随时都可能睡过去。
“陛下,臣等商议于文华殿开馆,修编《建文辞海》和《永乐大典》。礼部已行文天下,不久必有鸿儒前来共襄盛事,天下读书人,莫不向往之!”方孝孺直接开口说到。
朱允炆点了点头,道:
“修书事,由翰林院主管即可。辞海和大典不用求快,要不厌其繁,精雕细琢。但是简单的常用字字典、标音字符尽快编出来。刊行天下,以启民智。”
“臣等领旨!陛下大兴文教,功比尧舜。不知陛下身体可大好,陛下久未临朝,臣恐上下懈弛,旷职废业。”黄子澄跪地奏道。
朱允炆无奈的说到:“朕不日即临朝。朝中衮衮诸公,各安其职。朕看题奏,朝中也无大事。各司改制循循而进,诸卿做的很好。”
才偷偷猫了四天,就来催促。真是劳碌命!想不通为啥有人还舍不得传位给自己选定的亲儿子。
“回陛下,臣准备在朝会上,颁布所定更定官制之策。继提升六部尚书以后,臣等准备六部增加左右侍中,居尚书下,侍郎上。
改都察院为御史府,左都御史为御史大夫,右都御史为御史中丞。
罢十二道为左右两院,左曰拾遗,右曰补阙。
改通政司为寺,大理寺为司。
詹事府增置资德院。
翰林院复设承旨,改侍读、侍讲学士为文学博士。
设文翰、文史馆,分别下辖侍读、侍讲和修撰、编修、检讨。
去掉殿、阁大学士的“大”字,各设学士一人。
改谨身殿为正心殿,增设正心殿学士一人。
另仿周礼更定其他内外大小衙门品级。臣等已制定完毕,可以颁发。”
方孝孺拿出一本不算薄的册子,翻看着前面目录部分,对朱允炆回到。
朱允炆早在听到改都察院的时候就感觉不对,听到后面这么多没有用处的更改,更觉头大。
“此事暂缓。”朱允炆起身来回度步,烦躁异常。
“朝中现在要专心进行税改之事。其余变动等税制顺利实施后再议。”
朱允炆准备往后拖,这应该是自己以前定好的变动,不能径直叫停。但这些官职名称的变动,对自己而言意义不大,甚至弊大于利!
建文朝又不是改朝换代,自己一直还在努力夯实自己的法统,大明的嫡庶。这样来一遭肯定天下汹汹,割裂建文朝和洪武朝。
朱允炆准备改动不合理的制度,或者制定自己认为正确的朝廷走向。但不会去改这些有名无实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