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初次交锋(1/2)
朱允炆坐在御座上,看着文武大臣行礼。穿绯袍的笼着孝服,后面的青袍的官员却没有穿孝服。看来给皇帝服孝都得够级别才行。
一群绿袍官员看着,文武大臣一套礼仪结束站好。净鞭响起,两个绿袍官员从旁边上前跪地奏报道:
“回禀陛下,朝官俱至,礼仪无谬!”
咋开始?该咋说!这应该是固定流程。上来就这么难么?
哭!!!
“湘王叔不至矣!”朱允炆涩声道。要流泪但不能哭出来,表现不错,看来这就是自己的穿越技能。
“陛下节哀!龙体为重!”除了四周亲军护卫,所有官员内侍都跪下道。
“都起来吧,朕只是痛湘王叔之事。”朱允炆说到,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再沙哑些:
“湘王府事,要严查!”
朱允炆刚说完,一绯袍官员出列跪道:
“陛下,臣黄子澄奏请:湘王王宫僭越,反迹已现,自知获罪于天,举火自焚。应谥曰戾。前去行旨官员,有功无过,请陛下嘉奖!”
朱允炆呆呆地看着这个头号心腹忠臣,感觉到阵阵头疼。
“先生先起来吧。”朱允炆都忘了哭了。这理念和自己一点不合!看旁边的武将都有点骚动,幸好还没有敢出声的,不然自己准备跑路就行了。
“臣卓敬奏请:臣以为不可,湘王乃陛下至亲,不能只听别人告发就定此大罪,赠此恶谥。周王例在先,湘王罪不至死。”又一绯袍官员出列跪地道。
朱允炆看着都是跪下奏事,看来这是规矩,和电视上差太多了。也不喜欢,都跪软了。
“朕削藩,不是为了除掉诸王,只是想让诸王安分守己,循礼爱民。诸王乃祖父高皇帝幼子,皇考胞弟,湘王事朕如何相告与高庙!”朱允炆没搭理他,先基调定下来。接着马上接道:
“传旨,令刑部缉拿湘王事相关文官,审讯后交大理寺判。五军都督府缉拿湘王事相关武官,交司法都督府审判。东厂缉拿湘王府内侍,严加审讯。”
一群官员面色各异,冒出来这么多新衙门,虽然皇帝之前裁撤冗官冗员时,就说要精炼衙门,重定官职,可这听着像增加的呀。
特别是其中包括黄子澄在内的几个绯袍文官,更是诧异。倒是也有几个官员看着应该事先听到风声了,但是朱允炆不知道叫什么,只能尽量记住面貌。
众人跪地行礼后,齐泰出来跪奏道:“臣齐泰奏请:陛下念亲亲之情,实乃天下表率,仁孝圣君。但臣怕如此对待行旨官吏,恐以后再有藩王犯错,不能制也。再臣请陛下明示,司法都督府和东厂是何衙门。大理寺判案的话,刑部和都察院职司如何调整。”
“咚!咚!”朱允炆敲了两下竹如意。给刘谨了一个眼神,自己起身,示意侍女给自己洗漱。看到刘谨懂事的拿出带来的三道圣旨,微不可查点了点头。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
大明三十二年,建文元年,四月十八日。
令各文武百官如制奏事。
凡文武官员,学子吏员:奏事题本、奏本,需如下面所列制式书写。奏事、谢恩、贺表、问安、急情等按不同封色奏。至期开始考核,违者文官罢官再科举入仕。武将不通文事,不严格要求,但也需精炼。任何用此圣旨,截流他人奏本者,按矫诏论,死罪!
陛下夙兴夜寐……”
巴拉巴拉把三张圣旨大声读了出来。
趁着在宣读圣旨,朱允炆想着刚才齐泰说的话,自己确实没想到。以后下面官员不敢管藩王了,更是大麻烦,赶快想对策。
群臣跪在地上,听完三份格式差不多,内容却贯耳惊雷般的圣旨。一时又是脸色多变。但没多久,一人出列激动说到:
“陛下,如此死板规定奏题格式,恐无法奏事清楚。且全部白文书写,擅标句读,有伤大明文风!妄议同僚,阴私奏事,将毁圣人气节!请陛下三思!”
看着这个连名字都没说的官员,还有不少一脸肯定的文臣。败的不冤!对新衙门新制度不管不顾,上来就先怼这些微枝末节。但也得好好解释,这是自家父子十多年存下来的根基。
“朕本不想如此,朕祖父高皇帝曾要求过奏事精炼,但没有格式规定,收效甚微。朕每日理政,百多题奏,少者千言,多者无算。朕还需详加审阅,方能明白所言。每日劳苦,身体宜衰,以至昨日事。太后曾语与朕,皇考亦览政后,身体日衰,以至早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