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关外成军(1/2)
正光二年八月初一,第一骑兵军驻地(后世二连浩特天鹅湖湿地公园左近,距离五原直线距离三百八十公里,信鸽飞行约需四个小时)。
情报部部长娄五斤急匆匆的找到正在草地上追野兔玩儿的鲜于修礼,西喘吁吁的禀报道:“报告军长,主公飞鸽传书。”
鲜于修礼一听是高欢传来的书信,自然不敢慢待,恋恋不舍的看着远处逃遁的野兔,砸吧砸吧嘴,十分可惜的拍了拍手上的泥土说:“信上说什么?”
娄五斤将已经翻译好的信息内容递给鲜于修礼道:“有作战任务,您还是自己看看吧。”
一听这话,鲜于修礼觉得有事,接过纸条一看,嘴角上翘,笑容不受控制的自眼角显现出来。上面写着:“由你指挥,合围蠕蠕婆罗门,月内消灭之。”
“通知军机关各部及师以上将领明天下午申时开会,任何人不得请假。”鲜于修礼说。
“四师和五师两位师长也参会?”娄五斤试探着问。
“我说的是师以上将领,难道不包括他们两吗?啰嗦!另外,通知参谋长来见我。”鲜于修礼丢下一句话后,背着手向军部走去。
“是!”娄五斤冲着鲜于修礼的背影敬了一个标准的新式军礼,嘴里还不忘嘟哝一句:“那俩小子不是驻扎的较远嘛……不管了,让两兔崽子连夜急行军,累死狗日的。”
…………
第一骑兵军军部会议室里,一身绿色军装的将领们分坐会议桌两侧。统一的制式军装,上衣是缝着两个口袋的矮领半袖衫,下裤是棉麻布料缝制的马裤,军靴是半高腰的牛皮靴。鞋底是用牛皮熬制的牛皮胶夹带五层麻布浇筑而成的,与橡胶鞋底别无二致,轻便耐磨,很适合草原骑兵穿用。因为产量不高,只有达官贵人和军中将领才能享用。五原制鞋厂眼下日产不过三百双。鲜于修礼的骑兵军,校以上军官才能配发。一年两双,冬天是毡靴,比皮靴制作简单一些。
可拆卸的长条折叠会议桌上面铺一幅细毛毡,毡的质地只比毛毯差一点。桌上摆放着统一制式的羊皮面五十页细麻纸笔记本和拇指粗细的统一碳芯笔。碳笔工艺说不上精细,能写就行。字迹也不够清晰,能看即可。行军打仗,毛笔不适用,发明制作碳芯笔是高欢的又一创新,也是木器加工厂的新财源。
围着会议桌是两排野战折叠椅,类同于后世的帆布折叠椅。龙骨是硬质木,坐垫靠背是结实的粗麻布编织,坐上去很舒服。
一比一千万的疆域地图,一比一百万的军事态势图,一比十万的四张军用地图,分别用六个木架支撑悬挂在会议室一侧。这些地图是鲜于修礼花了一年时间,耗费无数心血,数万人踏遍千山万水凝结而成的成果。特别是一年来新占领的疆域,山川河流,平原草场,误差很小。域外疆土还是根据大魏现有的舆图,结合自己的修正校准后制作的,略有误差。
勤务员给各位等候开会的将领们准备好奶茶后退出会议室,哄吵哄吵的聊天声一直不断。因为各师驻防远近不一,将领们时常见不着面,难免问东问西,说说奇闻轶事,探听各自底细。
按照大本营的要求,骑兵军下辖五个师,二十五个骑兵团。军部直属一个警卫团,一个后勤运输团,一个大本营直属特战大队(借调)。员额总数六万人,十五万匹战马。一线作战部队,每师一万人,一人双马。运输团四千人,马牛驼若干。警卫团为加强团,五千人,一人三马,装备最先进。
韩轨所在的一师驻扎在军部以西五十里范围内,担负护卫军部和作战的双重职能。
蔡俊所在的二师驻扎在军部以南与厍狄盛的军马场接壤区域,负责大本营与军部的畅通。
赵破胡所在的三师驻扎在辽西,大约位置在后世克什克腾旗境内的达里湖左近,控制着原库莫奚和契丹的国土面积,现在已被鲜于修礼收入囊中。赵破胡一族男女老少二百多口跟鲜于修礼出关求存,因战功卓著担任三师师长,驻扎在靠近大魏的位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来自关内,深知两边的文化习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