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初步计划(1/3)
思想改造这东西,绝不能寄希望于一蹴而就。冷水煮青蛙,潜移默化才是最好的办法。比如现在,想要让身边的人树立起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必须从夫妻共同赴宴,一桌吃饭这等小事入手。你若把丫环厨子也请到饭桌上大谈人人平等,男女平等,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被认为你在侮辱人。所以说,平等同样需要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严格意义上来讲,人类几千年形成的等级观念,即使到了21世纪也没有完全消除,印度的种姓制度就是典型代表。这还是显性的。隐性的等级观念其实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当中,每个人或多或少的在自觉维护这种等级观念。比方说“领导先请”,比方说“门当户对”,比方说“特权思想”,比方说“薪资待遇”等,无不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犄角旮旯。
高欢之所以要从男女平等开始他的思想改造计划,也不完全出自于人权光辉的释放,而是因为怀朔镇的人口太少了。调动不起几万女性青壮的力量,怀朔镇就会被历史老人的大手抹去痕迹。并且再不会有北线主动防御,更不用期望以此为基点向北推进了。
北部六个军镇的消失,对缓冲游牧民族大举南下劫掠中原的战略是个致命的打击。六个军镇都前出阴山秦长城,与长城防线形成天然的互补关系。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而言,军镇制度是一个天才设计,比大费周章的长城加固合算的多,也长久的多。长城是死的,人是活的,随时可以起寨拔营,向前推进。可惜被后世弃之如敝履。
如果之后的历朝历代能以六镇为基线,逐步向前布点推进,建立起密如蛛网的军镇防线,再辅之以大量的移民屯垦戍边,中华民族的脚步现在应该在北极圈附近,哪里还有中原王朝过不了阴山的屈辱,还能有燕云十六州的丢失?元朝的统治是个特例,蒙古人也不愿意有长城的阻隔。清朝对北方基本采取羁縻政策,本就面和心不和,稍有风吹草动,国土分裂的后果便会随时出现。曾经的贝加尔湖,那是中国的北海,后世想制作几瓶矿泉水还要仰人鼻息,难不难受,窝不窝心?
历史终究是历史,不能复制,也不能重来!
不!现在就是可以重来的机会!
根据他帮孙腾整理户籍资料时得到的比较准确的数字,连流民乞丐加在一起,怀朔镇满打满算也就十来万人。如果砍掉一半妇女,再砍掉一半的老人和孩子,十五到五十岁的男性青壮不到三万人。假如六镇起义不可避免,仅靠分散在两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这点青壮自保,简直是天方夜谭。
六镇起义,沃野和武川二镇当即便被起义军拿下,只有怀朔镇这个主战场坚持了一年。一百公里外的沃野镇那个破六韩拔陵杀将夺镇,扯旗造反,起初跟随者并不多。随着战线拉长,死伤众多,很大一部分镇民是被这股潮流裹挟着成为叛军的。既然活不下去,那就彻底造反算了。在座的蔡俊、鲜于修礼、侯景、尉景、高欢,都是被迫卷进去的。
任何时候,人,才是真正的财富和保障。
反过来讲,你不把别人当人对待,那她一定会是你的敌人!这才是高欢要进行一场男女平等思想改造运动的真正图谋。至于在六镇起义当中是扮演正派小生,还是反派大鳄,他现在还没想清楚。自保需要人,造反也需要人,人是根本!
进行完三个层次的敬酒仪式,热气腾腾的火锅也端上来了。紧接着,薄如蝉翼,红白相间的羊肉也端了上来。再接着,就是高欢亲自教授调制的芝麻酱蘸料,每人面前放置一小碗。辅料是没办法和后世相比了,但羊肉却是天下最好的羊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