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1/4)
赵构并不在意,反倒称赞秦桧办事让人放心。
赵瑗见皇帝和宰相的态度如此,他心中十分的纠结。他自从出宫就在心中暗暗的数数,到最后竟然在心中拟出了接近有一百三十多名会被秦桧下手的人的名单。
如果只是一两个人,他还能私下通知一下,让对方防范,可现在人数众多,赵瑗若是一一去告知,必然会被秦桧发觉而成为其最大的攻击目标。
他心中非常的纠结,一方面,他听从史浩的意见,在秦桧风头正盛的时候,不要去和秦桧作对,而应该避其锋芒;但另一方面,他心中又非常的明白,如果一味的只知自保,让秦桧继续这样下去,不过十年,大宋将会被秦桧整的凋敝不堪,秦桧大权独揽,成为“太上皇”,自己最终也会被他干掉。
赵瑗左右为难,所以才会去问萧山的意见,因为这件事情牵连过大,他没有对萧山直说,而是换了个“两国交战”的比喻来形容。当他听了萧山的话之后,心中便豁然明了。如果放任秦桧肆意的清洗政敌,打压所有非嫡系的官员,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秦桧安如泰山,自己危如累卵。
赵瑗决定在这个时候,必须破坏秦桧的这次行动,但具体该怎么做,他心中也是一团乱麻,史浩因为不赞成他现在和秦桧作对,根本不和他商讨这个问题。
赵瑗思来想去,决定还是去和萧山商量一下。
赵瑗将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跟萧山说了后,萧山表示十分的惊讶。
萧山去过杭州,在岳庙里看见的那几尊跪着的雕像,其中就有万俟思和张俊两人。现在听到赵瑗说秦桧连这两个都不放过,不由的感叹这两位运气真心差。生前没抱紧秦桧的大腿,被其用过之后就丢掉不说,死后还要跪上上千年。
赵瑗道:“因为害怕引起秦桧的注意,我不敢派太多人,只派了两个心腹去打探情况,初步看来,约莫有一百三十多人会牵连在这新的莫须有的罪名中。包括已经辞官的赵鼎、力主北伐的张德远、前任的副相擅长理财的李光,不肯和秦桧合作的枢密副使王庶,任御史期间始终公正不阿的黄龟年,还有曾经帮岳飞说过话的何铸等等。上一次秦桧制造岳飞冤案,使得军中士气大为低落,现在又准备故技重施在朝中搞大清洗,定然会将本来就不怎么好的朝廷风气败坏殆尽。牵连的人太多,我也不可能一一去通知,我虽是官家的养子,但到现在都还没有正式被立为皇子,不能够上书言事参与朝政。可又不可能坐视不理,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萧山见赵瑗眉心间都凝成了一个川字,月影下显得十分愁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