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2/2)
翌日,定远侯与兴宁伯各种牵手逛大街的流言开始小范围流传,本该引起轰动的消息,却很快被另外一则消息压下。
天子下令,要重建锦衣卫北镇抚司!
定远侯和兴宁伯的绯闻属于老调重弹,不足以上头条,这才是惊天大雷。
朝中顿时炸开了锅。
在洪武朝,锦衣卫的诏狱能同阎罗殿划等号。
但凡接到锦衣卫驾贴,被抓进去的,不死也要脱层皮。零星逃得一命,也会变成废人。
皇帝竟然要重建锦衣卫北镇抚司?这是要做什么?重开冤狱?
不行,坚决不行!
群情激奋之下,甭管会不会被北疆充军西南支教,朝臣纷纷上疏,对天子此举表示反对。
奏疏很快在通政使司中堆成了山,并有日渐增多的趋势。
相比之下,天子下令在北边开互市的消息,根本没激起一点浪花。
偶尔有人提及,也会很快同锦衣卫北镇抚司相关的奏疏压下。
面对这种情况,孟清和不得不感叹一句,永乐帝果真强悍,难怪文臣在永乐朝翻不出浪花。遇上这位,心机再深也是白搭。
知道开互市会被朝臣反对,干脆推出了锦衣卫。
有锦衣卫在前边挡着,满朝大臣哪还有空研究互市能不能开的问题。全部一窝蜂的加入“推倒诏狱”活动中去了。
出乎孟清和预料的是,永乐帝属意的锦衣卫指挥使人选是杨铎,而不是纪纲。纪纲虽然办了不少事,但在锦衣卫中,目前也只任千户一职,以功劳和资历,连佥事都轮不上。
这让孟清和有些拿不准,到底是自己不小心蝴蝶翅膀了,还是另有原因?
无论如何,重建锦衣卫北镇抚司吸引了朝臣全部的注意力,为孟清和减少了许多麻烦,也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完善计划实施的部分细节。
在孟清和接到敕令,打点行囊准备同沈瑄一起北上时,洪武三十五终于过去,历史的脚步迈入了永乐元年,大明最辉煌的篇章,从此开启。
☆、第一百一十二章
永乐元年,正月己卯朔,群臣入奉天殿朝贺新年。
黑色的冕服,十二旒朝冠,龙椅上的朱棣,终于抛开了夺位不正的阴影。
即便高皇帝没有传位于他,即便有人唾骂,即便建文帝的生死仍是悬案,自登陛入奉天殿,受百官朝贺始,他即是八荒liù • hé之主。
皇位,是他的。
天下,也是他的。
四夷番邦,都将跪在他的脚下!
他会向高皇帝证明,选择朱允炆做继承人是错的。大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皇帝,而这个人选,只有他朱棣!
“拜!”
礼乐声中,公侯,驸马,伯爵,都督,仪宾及五品以上文武于奉天殿中三拜,不及五品的官员,则拜于丹墀之下。
立于勋贵族之中,孟清和有片刻的恍惚。
洪武,建文,永乐。
朱元璋鏖战群雄,朱棣靖难夺位,建文在漫天大火中退出了历史舞台。
日月为明,崇以火德。
这是华夏封建王朝最后的辉煌。
两百年后,曾广博四海,领先于整个世界的王朝,将轰然倒塌。
跪在冰冷的石砖之上,额头触地,朝冠上的玳瑁禅映着冰冷的石光,冠上的雉尾成为满殿浓墨重红的一抹亮色。
孟清和闭上双眼,收敛起所有心绪,意识有片刻的昏沉。
“起!”
丹墀之上,礼官嗓音悠长,同礼乐声融合成一种奇妙的旋律。
孟清和的头晕得更厉害了。
或许是起得过早又吹了冷风,也或许是奉天殿中燃起的香料。
即使是不喜熏香的永乐帝,在朔望视朝,受群臣朝拜时,也必须按照规矩来。
味道太重熏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