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2/2)
与金牌相互辉映的笑容在这一刻深深的定格在所有人的脸上,温暖明亮的笑容,坚韧不屈的体育精神,从年仅十一岁的陶惟身上完美的展现给所有人。
而紧随其后的5000米接力赛颁奖典礼,当夹在在石杨等人中间的陶惟再次出场时,整个会场再次陷入一片欢呼中,小小的陶惟,好像一缕朝阳的陶惟让h省的父老乡亲深深的记住了这个有着不屈精神的孩子。
也是从这时起,陶惟成为了家乡父老们心中好孩子的代表,当然这一切陶惟并不知道。
两场颁奖典礼,给陶惟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誉,还有一份隐藏在身后的宽敞明亮,没有人比陶惟更清楚,人气的积累有多重要,一个运动员,自身努力,教练栽培,人气积累缺一不可。
而此时此刻的陶惟,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全力拼搏还有慢慢的积累,信息不发达的时代,只能从点开始的陶惟并不焦躁,他还年轻,他还有时间,只要拼尽全力去努力,陶惟相信,美好离他不会很远。
再次走下领奖台,冲着一声声喊着名字的观众挥挥手,留下一个灿烂的笑容,陶惟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刚刚回到后台回到休息室,一屁股坐在凳子上的陶惟长长吐出一口气。
轻轻的低笑声随即响起,满满的喜悦充斥心头让身体疲惫却精神亢奋的陶惟忍不住笑出声了,而身边一张张满是喜悦的脸也让陶惟的心无比的舒坦。
笑声过后,翻来覆去看着手中的金牌,好像做贼似的万小东那怕明知道屋里都是自己的队友还是颠颠的跑到门口打开门看了一眼,再次关上房门,拿起挂在脖子上的金牌,万小东吭哧就是一口。
笑声消失了,好像连呼吸都停止了,目瞪口呆的一行人看着捧着金牌用牙上下咬了好几口的万小东半响回不过神,就连一直最了解万小东的陶惟都傻了。
“俺爷说金子咬完有印,这咋没印哪?”
咬完又看完的万小东捧着金牌满脸诧异的嘟囔顿时惊醒了目瞪口呆的众人,面面相觑中,噗、噗、噗喷笑声顿时响起。
实在忍不住的石杨直接笑的坐在了地上,什么冠军形象,什么优雅的风度这会消失的无影无踪,眼中只有傻呆呆的万小东满脸不解又目瞪口呆的表情。
笑出眼泪的文田浑身发颤的走到万小东身边拉过堵在门口的万小东并把万小东手中的金牌放下,想说些什么但看到万小东那张依然不解的面孔,笑的说不出话的文田只能再次发出哈哈哈哈的大笑声。
耳边一声高过一声的大笑让万小东不解,歪着头看着笑的直擦眼角的文田,“教练,你们笑啥啊?”
憨声憨气的万小东满脸的惊讶惹来更大的笑声,嘟嘟囔囔的万小东看着拍着大腿一个劲笑的几个人,琢磨了一下挪到了虽然也笑,但毕竟没有石杨等人疯狂的陶惟身边,拉了拉陶惟的手臂,“二娃,别笑了,出啥事了?跟俺学学,你们笑的俺心里毛愣愣的。”
趴在陶惟耳边嘟囔的万小东让陶惟无奈又好笑,抽出手臂,第一次像大人似的拍了拍万小东的头顶,“哥,可不能在咬金牌了,虽然是金牌,但并不完全是金子的,而且金牌是要上缴的,我们的都好好的就你的留下一圈牙印能看吗?而且让以后的师弟们看到会笑话你的。”
带着笑意的解释顿时引来万小东的惊讶,“这咋的还交啊,不是给俺的吗?”
大嗓门的嚷嚷让几个人又好气又好笑,摸了把眼泪的文田上前敲了一下万小东的额头,“咋不交,是要挂到展览室的。”
虽然不知道为啥,但展览室万小东却是知道的,想到展览室那些锦旗和奖杯虽然可惜到手的奖牌没有了,可想想也不是金子万小东也就没往心里去,无所谓的点点头,“交就交吧,反正也不是金子,俺还想要是金子就让俺娘拿回家给俺爷好好看看,俺也是有家当的人了。”
笑呵呵的万小东一番解释让文田又好气又无奈,使劲拍了万小东头顶一巴掌,“给钱。”
虽然没说给多少,但这句话还是让万小东笑的见牙不见眼,一个劲点头的嘟囔着钱比铁实在的万小东甚至让文田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只能装作听不见的文田收起脸上的笑容看向身边的几个队员,当目光转到石杨身上时,文田心中升起了一丝不舍,比赛结束,石杨也就该离开了,离开黑龙江离开省队走向更高的舞台。
心中虽然充满了不舍,但文田知道,石杨不应该止于此,他的舞台应该更大也更宽广。
深深的凝视满眼的不舍让上一刻还轰然大笑的石杨笑容一滞,渐渐消失的笑声中,缓缓低下头的石杨心头骤然升起一股浓浓的不舍,真不想离开给了他关心爱护并培养他的h省体工队,真不想离开这群真诚而又宽厚的队友。
可无论是石杨还是文田都知道,前方的路更宽广也更艰辛,今日的一战,为石杨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也为石杨带来了更绚丽的舞台,深深吸了一口气,抬起头看向文田,露出笑容的石杨脸上有着坚定也有着浓浓的自信。
三天后,石杨走了,没等冬运会彻底结束,石杨离开了,离开了生他养大的黑土地也离开了培养他的体工队,石杨离开的那天,所有速滑队的队员一起把石杨送到了车站,缓缓启动的火车带走了石杨也带走了全体队员教练的祝福。
看着渐渐消失的身影,看着视线模糊的面孔,眼角微红的石杨紧紧的攥住了拳头,会回来,会以一个崭新的身份回到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会回来,会以世界冠军的身份站在给予了他关心爱护的体工队。
☆、第五十六章
1991年2月10日,上午十点,h省体育总局。
冬运会结束了,h省速滑队共夺得四枚金牌两枚银牌和两枚铜牌。这个成绩让于成飞在整个h省冰雪运动中小范围的出尽了风头,可此时于成飞脸上没有一丝笑容,甚至带着僵直,低着头的于成飞紧抿双唇的看都不看坐在自己面前的于毅和马德明愣是一言不发。
预料之中的反应让坐在一旁看笑话的张国琴呵呵的笑了,轻笑出声的张国琴惹来于毅的一个白眼,“小张,你跟小于最熟悉,你来劝劝。”
于毅的邀请让张国琴赶紧摆摆手,“这事我不参与,你们要是能说服于教练我不反对,不、也不是,只要二娃同意我没有任何意见。”
笑呵呵的张国琴看似轻松的话语却已经阐明了自己的态度,说白了就是只要陶惟不同意谁也别想把陶惟带走。
无奈的于毅只能看向马德明,马德明,四十一岁,中国花滑队男子教练组总教练,这一次应于毅邀请赶到a市参观冬运会,一来是看看身为冰雪运动大省的东北三省近年来冰雪事业的发展,二来也是为了给国家队筛选新队员。
陶惟的第一场比赛马德明并没有看到,赶到a省的第一天直接去了花样滑冰的赛场,在那里,躲在人群中默默看了两天的马德明只看到一名潜力不错的队员,可惜,是个女孩子。
要说不失望是假的,可马德明明白,花滑选手并不好选,花样滑冰是技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一个冰上运动项目。对运动员而言,花滑的要求最高。
而这个所谓的要求最高并不是指身体,而是心理,一个优秀的花滑运动员必须要有极其强悍的心理素质,要能在不断的失利中快速调节心态,而这点也恰好是卡住很多运动员的一项基本要素。
一个好的花滑运动员,不单单心里素质过硬还要有一颗坚韧不屈的心和过硬的身体素质,一项项归纳,最终只能大范围选拨的马德明经常会是满怀希望的来而又失望的归。
连续两天蹲守在花滑赛场,疲惫又有些无奈的马德明在晚上跟于毅闲聊时,数次从于毅口中吐出的名字让马德明升起了一丝好奇,外人不了解于毅,但跟于毅相交近十五年的马德明却很清楚于毅的吝啬。
能从这个老伙计口中得到夸赞是极其难得的事,可短短一个晚上,初步计算,于毅至少夸了陶惟七次,而每每带出的都是一个有韧性的孩子。
数次的夸奖引起了马德明的好奇心,正好第二天是陶惟3000米总决赛,已经无法再从花滑赛场选出队员的马德明带着一丝好奇赶到了主会场,在那里,站在人群中的马德明第一次见到了于毅口中的陶惟。
仅仅一眼,陶惟比列匀称的身材就吸引了马德明,四肢修长,体态匀称,甚至带着一丝平和的陶惟让马德明眼睛一亮,慢慢靠近中,陶惟的比赛开始了。
当完美展现身体灵活性的陶惟真正拿出全部实力时,那一刻,马德明感觉整颗心都剧烈的跳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