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2/2)
不管胤禛将来到底会不会如历史中记载的那样,成为一个冷面严酷的君王,现在,他依然是一个为了母亲过逝而无声哭泣的少年。就好像,在那药香缭绕的对话中,胤褆最终回答佟佳氏的那
样——
“不管以后如何,他都始终是我的弟弟。”
第三十七章
佟佳氏,谥号孝懿皇后,其祭葬之礼绵延了数月之久,康熙辍朝五日,并命诸王以下、文武官员、及公主、王妃以下、八旗二品命妇以上、俱齐集举哀,持服二十七日。
盛大的仪式直到当年的十一月,在孝懿皇后的神牌升祔奉先殿后,这场满城缟素的葬礼才真正画下了句号。而那些满脸肃穆的跟着康熙举哀的大臣,或者是同样持服麻衣的各位王宫命妇们,到底流了几滴真正的眼泪,却是终也不为人知。只是,作为大清皇帝的康熙,这次,举哀时的那份寂然心伤却格外的真实——这是康熙亲口御封的第三位皇后,虽说佟佳氏的晋位到底是多了一些安抚感念的味道,但不管如何,她的短命依然犹如她前面两位曾坐上这个位子的女子。
天命克妻。
这一点,康熙从来不曾愿意去想,但,面对自己第三位皇后的葬礼,他的心里,也终是埋下了一根刺。
只是,不管康熙是不是挂怀在心,不管失去依傍的四阿哥是不是往后真的举步维艰,也不管这场丧葬到底在多少人心里留下了痕迹,日子总是一天一天的过下去——康熙二十八年的腊月,就在二十九年除夕前的小半月,经历了大半年沉闷哀痛的紫禁城终于换了一种颜色:
大红的灯笼挂满了大阿哥胤褆府邸所在的长街,新近修葺落成的庭院中,挂满了红绸装饰,配上一旁廊下的红烛灯火,当真是一片火树银花的繁盛景象。许是连康熙自己都觉得近几年来接连送走孝庄太皇太后和佟佳氏的紫禁城有些阴沉,再加上他心里对胤褆这个大儿子也有些莫名的感触,故而这次胤褆这姗姗而来的大婚,康熙帝是一改往日里律己从简的风格,竟是风风光光的“奢侈”了一回。只是,这本来的风光落在某些人眼里,就不仅仅是风光而已了。
胤褆这边算是尽心竭力的大办一场,作为女方的户部尚书伊尔根觉罗一家当然也没有丢了满族上三旗的脸,虽不说十里红妆的夸张铺陈,但,那一箱子一箱子的嫁妆也足以将规矩内的物件给制备到了极致。
各色的雕花鎏金首饰,金镶玉的束带盘扣,珐琅器的宝瓶妆盒,蟠凤点翠的珍珠珊瑚扁方玉钗,一件件,一双双,一套套的排列开来,其间的流光溢彩足以让所有格格小姐都涨红了脸,晃花了眼,心里只管咬着手绢,既恨又羡。
看了大阿哥胤褆的这场大婚,前段时间里那些有关“大阿哥在前线违了万岁爷的意思,回京以来就一直没有再安排具体差事”的流言暗语,也就自然而然的不攻而破——即使这是康熙朝的第一次皇子大婚,但明眼人都知道,恐怕往后的时间里,可能除了太子的那场大婚,不会再有哪一位皇子阿哥能高过去这道坎儿了。
面对这样的局面,康熙表面上是仅仅的点头默许,转过身,却又挥手赏赐下了一连串的东西。这里面,更是在除了那些金玉珠宝之外,又添了许多康熙自己也很喜爱的字画古玩,让整日里惯于宣旨,不知道见过多少宝贝的梁九功也不禁为之咂舌。
而在宫里,除开康熙这真正的主子,剩下的各位贵人,虽然心情到底如何并不为人知,但送往惠妃那拉氏那里的彩礼也是没有一份清了分量的,让惠妃宫里的各个太监宫女,也都跟着风光了一把。
至于属于外臣的明珠,府门前的车如流水马如龙更是不容忽视。而虽然接待各位王公大臣确实耗费心力,但不得不说,这接连的一段日子里,明珠的脸上笑容着实是明显了许多,心情好到,连对着自己不待见的索额图,也能勉强笑上几分了。这一点,一向懂得抓住机会,顺杆而上的索额图可没有浪费,一连几日里,这位以往也堪称日理万机的朝廷重臣都成了大学士府里的座上之宾,送来的东西,也没有一样不是投明珠所好的=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