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1/2)
好在,康熙的旨意,索额图的密信,都印证了这次的事情并不算十分严重,也就是个可大可小的程度。不过,却也足以让把胤褆从来都是放在心尖上的胤礽出了一身的冷汗。
这一切,胤礽心里清清楚楚,只是,他从来没让胤褆知道,甚至是尽全力去避免让胤褆知道。但是,胤礽杯具的发现,他这个在某方面从来都粗神经的大哥,对于皇阿玛的心思和做法,似乎看得并不比他这个太子浅薄多少。
接连好几个夜晚,胤礽都能看着胤褆独自一人在屋里发呆,手里攥着皇阿玛下的诏书,眼睛怔怔的盯着跳动的烛火,往日里嘴角挂着的温和笑容变成了让人看着难受的苦笑,静静地坐着,手边,是一盏早就冷掉的茶。
每每看到这样的画面,胤礽心里就堵的不得了——为什么这人从不费尽精力去猜猜自己的心思,而偏偏对皇阿玛的隐藏之意如此在意呢?
好吧,是自己妄言了,胤礽在心中连连苦笑:皇阿玛的意思,确实是他们这些“儿臣”不得不去琢磨的。
只是,胤礽依然会忍不住的生那人的气——既然心里从来都清清楚楚,又为何如此呢?
为何如此?胤褆当然能够读懂胤礽眼中越来越明显的质问,但他却次次只能苦笑面对——他的身世从出生开始就是无法宣诸于口的秘密,并且,永远都是。
以往的隐藏不过是为了安稳度日,皇子的身份却是他脱不开的锁链。幼时,校场上的宣言其实真的并非一句戏言,随着岁月的延伸,看着自己那一群可爱的弟弟一个个长大,变得越来越光彩夺目,胤褆的心里也存着当个货真价实的大将军的想法。
于是,这才有了如今两难的境况。
火器是杀器,在君主专制的封建王朝,更是和最禁忌的兵权挂钩的东西。胤褆知道自己碰不得,却无法拒绝去碰触。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足以在以后的九龙之战中得以自保,并保护好一个个在攀爬中跌下来的弟弟,更是为了给片土地留下一些东西,留下一些,可能悄悄改变历史的东西。
不得不做,避无可避,如今,却已是最轻最好的结果。
拿着康熙的诏书,胤褆现在唯一能够庆幸的是,自己这事儿埋得够深,藏得够隐蔽,以前的形象塑造也还算成功。所以,在康熙的言辞间,才并未深究,而至于沈源的“离开”,则本来就是胤褆打算要走的一步棋。
在静坐了几个晚上后,胤褆也算是终于从康熙那封意味深长,连敲带打的诏书中缓了过来。只是,胤褆自己是基本上没事儿了,而受他牵连,这一段时间也没睡好的胤礽却依然脸色不佳。究其原因,不过是由于胤褆心情好以后,就隔三差五的拉着胤礽去彼得那里转圈圈,美名其曰“交流学习”,让这段时间即使恶补俄语却仍是差的甚远的胤礽每每有苦难言。
好在这样的日子总有个尽头,在双方都希望加快谈判进程的期盼下,雅克萨小城的方向,终于连夜赶来了一支百余人的小队,而队伍的带领者,正是沙俄内部暗中支持彼得称帝掌权的费耀多罗·亚历克塞耶维奇·戈洛文。
于是,在两方的重要人员都算是到齐的情况下,真正的和谈终于在康熙二十六年的初春拉开了序幕,而历史上提到的《尼布楚条约》,在这个时空中,则整整提前了两年之久。不过,由于最终和谈的地点也不是那座城池,所以,条约的名字,也理所当然的有了改变。
划界,定法,通商,修好。
当一条一条的具体条款被一一列出,再用满、汉、俄、蒙、拉丁五种文字分别刻碑为证,属于可以见光的这份两国协定才算终于完好。至于这份合约中没有提到的一些内容,看着这几日陆陆续续从京城运来后被彼得等人接收的东西,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