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入山为道(2/2)
微风拂动着树叶簌簌作响,午后的阳光透过密密的枝叶,投下些许斑驳的影子。李续宾的腿自膝盖以下全都在草丛里趟湿了,湿漉漉的贴在腿上怪难受。
他挪身到观门口一棵古树下,背靠在古树上,望了一下四里。
除了眼前有一堆躺在地上睡成烂泥的兵将,视野内旁无他人。
李续宾忍不住扯掉上身的衣物,露出光秃秃的胸脯和脊背,又几下子把裤管撸到大腿根,让迎面而来的细风吹拂着自己的全身。
一股浓浓的困意袭来,他倚在树上,在不知不觉中昏昏沉沉地睡去了……
李续宾是被冻醒的,一阵阴风吹来,他禁不住打了几个寒战。
抬头望去,对面西山已不见了日头,只剩下一大片泛红的云彩尚未退去。
道观的门依旧闭着,李续宾有些纳了闷:恩师日中入观,这都傍晚了,怎么还不出来?就算是他打算在这里住上一阵子,那也得出来给我们交代一下呀!
他穿好衣物,上前叩了两下门,里面没有回应。
轻轻一推,门开了一道缝。
李续宾探头窥了两眼,观内静得出奇,院子里的几个道人已不知去了哪里,只有大殿正中的老君坐像下,一个头发斑白、身着道袍的人在那儿打坐。
“这可能是本观的道长,我去问问他恩师去了哪里。”李续宾推门而入,蹑手蹑脚走到老道背后,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问道:“请问道长,正日前我家大人……”
老道悠然转身,李续宾“啊——”的惊叫一声,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原来,面前这位打坐的老道,正是自己的恩师——曾国藩!
曾国藩漠然看了李续宾一眼,继续凝神打坐,嘴里还叽里咕噜不知念些什么。
李续宾扑倒在地上,拽住曾国藩的衣袖悲咽道:“恩师,您怎么能这样做呢……前方将士还等着您重整旗鼓,克复江东六省呢!若您隐退道门,那我们这些人——岂不是徒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
曾国藩头也不转眼也不睁,很平静地说:“施主,贫道既已入观成道,尘世之事与贫道何干?冤冤相报何时了,今日投身道门,才觉无官一身轻,何乐不为?”
李续宾咬咬牙道:“既然恩师这么说,那学生也愿入山为道,生生世世追随恩师!”
曾国藩脸色突变,眉头紧皱不舒,闭目思忖了许久,他才睁开眼,低声对李续宾说:“绝不可以这么做,你们若都退隐山林,长毛之乱岂不愈演愈烈?为师苦心经营几年的湘军水陆两师俱损于长毛贼之手,不报此仇,为师将赍恨终生!”
“既然您有心报仇,为何却归隐道门?——这可是下下之策!”
“唉,为师实属万般无奈才想出此策。可较之其它办法,算不上下策。现在你就去巴河,找为师的九弟国荃。”
巴河在湘赣搭界处,那里驻扎着湘军三个营四千多人。
“恩师保重!”李续宾略作踌躇,“砰、砰、砰”给曾国藩磕了三个响头,毅然起身离开了道观。
“过不了多久,恩师就要出山了。”走在下山的路上,李续宾暗想着,“或许恩师的这招‘金蝉脱壳’是对的,若以屡战屡败之名治罪,砍他两个脑袋也不为过。既然入了道门,那他就是张天师的人了,圣上也奈何不得……这样主动辞官总比被动的强,面子上也好看一些。没有我们湘军,光指望朝廷纸糊的江北、江南两营根本就成不了什么气候,那些八旗兵就更不值得一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