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缺少家臣(2/3)
“知府啊,知府的官,恐怕太小了。”杜修明笑着回到。
“知府还小啊?也罢,也罢,回去看看,我那几亩地的收成怎样。”杜安边叹了口气,便开始整理回去的行李了。
杜家可不像当初,两辆马车,十几个人就能到京师。如今回去,那一辆马车还不够放带回去的衣物。更何况这次回去,那是衣锦还乡。除了路上要的这些东西,还得带足京城的稀罕物。还要准备给当地父母官备足礼物,以免回去就受白眼。
光这礼物,就装了两辆马车。故而杜修明虽然罢官在家帮忙装行李,仍然是准备了好几天,才将行李装好。装行李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要选一个坐镇京师的人。
张荣去了漠北、杨弘到了江南,在杜修明身边的,这就剩下福贵。可福贵太年轻,就算留他在这里,也挑不起大梁。倒是剩下的严嵩、裘盛、晁双,都只能用,却不能信。孙祖寿、徐阶能信却不能用,陈言金担子太重了,全都交给他就过分了,
为了挑一个“家臣”,杜修明可算是费尽心思。
而在外面,顺天府乡试结束,已是到了放榜之时了!可乡试的结果,却还捏在宫里。
杨一清与杨廷和交换利息,提了两个条件,一是启用王守仁,二是让天子定秋试、春试的名次。杨廷和有求于人,也要稳定朝局,便答应了。
王守仁入朝为侍读,替代杨一清。王守仁入朝,杨一清出京。天子只能定下前三名的名次,而且是由内阁选出前三名。杨廷和此举实属无奈,可也是为了缓和一下与宫里的关系。
秋试泄题案虽然被杨廷和压下去了,可从这一件事中,也让杨廷和警觉起来,危机在萧墙之内!
那些户部被处理的主事、郎中,可全是原来“杨党”内部的人,全是自己人,却率先陷害杨廷和了。杨廷和要想继续维系自己的地位,靠“杨党”已然靠不住了,还是得和宫里搞好关系。
虚君实相现在看来已成了镜中花、水中月,明君忠臣才是更为可行的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