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第六十二章(3/4)
北关县民风开放些,众人见着罗美娘出来也很客气。
张玉寒之前也在县学读书过,见亲娘和媳妇都不认识人,就分别介绍了一下,一时丫鬟上了茶,众人都在屋里说话。
行路劳累,喝茶啥的容易饿,秀才们都是略沾沾嘴而已,罗美娘自来细心,瞧见了就去灶下煮了一锅红糖姜水送上来。
姜水就对胃口了,一碗热乎乎的姜水下肚,众人脸上多了几丝红润,说话声音才总算大了些。
“这汤辣胃,挺好的。”聂先生喝完姜水就赞了一声,又道:“我还想着你们才到府城一年,人生地不熟的不想麻烦你们,没想到居然住你们隔壁。”
张玉寒就说,要早知道这事,就不用浪费那份钱了,直接住家里就是。
他话说完,有个秀才接话道:“这么多人,哪好意思,现在已经是给贵宅添麻烦了。”
罗美娘看众人寒暄,才下去安排午饭,其实家里午饭已经做好了,贸然间多了这么多人,罗美娘也没继续下厨的意思,想想,干脆就让人去外头叫了两桌席面。
又想着五六个秀才加他们带的小厮,家里椅子恐怕不够,就带阿才去柳二太太家里借了几把椅子,要是不借,秀才们还好说,小厮们就要在屋檐下站着吃饭了。
柳二太太听说罗美娘过门,还过来跟她说了几句话。
听说柳三婆子的宅子租给了北关县来的秀才们,也觉得真是有缘分。
罗美娘家里还有一堆人,也不好跟她多说,道完谢之后就回家了。
得亏堂屋够大,两张八仙桌也放得下,吃饭时男人在外头吃酒说话,罗美娘就带着婆婆丫鬟在屋里吃了。
聂先生许是觉得学生给自己长脸,声音都透着一股高兴劲儿,就是瞧着脸色不大好,还咳嗽了两声,张玉寒便问了一句。
此时有人插了句话,说幸好住这里来了,聂先生路上得了风寒,一直没好,这会儿有人照应可算不用担心了。
张玉寒就说待会吃了席面,下午把大夫找过来瞧瞧。
聂先生还不大愿意呢,说是一点小毛病忍忍就过去了。
众人跟着劝一回。
罗美娘和唐氏就听着这些对话下饭。
其实唐氏也是头回见这么多秀才上门,此时听着外头人说的,就跟罗美娘嘀咕,这些人住隔壁,不会这几日都要这样大鱼大肉招待吧?
那满满当当的一桌子,就是家里过节也没这么丰盛。
还有聂先生,之前聂太太找上家门的事情,唐氏还记着呢。聂恒就算了,唐氏跟聂恒也熟悉了,小孩子家家的做错事也不好说什么,可对于聂家的大人,唐氏就没那么心软就过去了,瞧见聂先生时心情也有些复杂。
罗美娘也压低声音悄悄道,都是北关县人,要是没住隔壁就算了,现在成了左右邻居总得做个大面儿,就是不叫席面,每日饭食也得准备好。
徐先生当时教导她要交际那些话,罗美娘也算是听进心里了。
张玉寒在县学时就很少带人到家里,一开始因为别人都觉得他是凑数的童生,也没多少人给面子,后来他考上秀才,想结交的人倒是多了。
可倒是张玉寒不愿意了,按照他的说法,以前瞧不上他,现在凑上来了,这种人的人品咋样还用得着说吗?
这人在交朋友上头就独得不行,可他如今也算是踏在仕途的尾巴上,还是得多跟人走动。
罗美娘就是想着,远在他乡有人这么亲亲热热地招呼一回,就是以后心里想起来,也得念句好,这才这么不留余力。
唐氏算了一下离考试还有三日,又想着堂屋的人数,便捂着胸口道:“那你准备的时候声响小点,别叫我知道了。”
罗美娘想到婆婆的抠门劲儿,笑了笑,点点头。
待得众人吃好,家里两个丫鬟收拾残席,秀才们也移步到隔壁院子,只剩下聂先生和张玉寒去了书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