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第五十八章(2/2)
“你们家日子好过,哪知道我们家计艰难呢。”柳三太太敷衍了柳兰兰一句。
柳兰兰也不愿意跟柳三太太多接触,虽是族人,可在她看来,柳三太太这族人还没罗美娘这邻居厚道呢。
罗美娘坐她家马车上学,家里但凡有好吃的总会吩咐丫鬟送一些过来,柳三太太跟他们同一个巷子里这么住这么多年,就是逢年过节,收了他们家的节礼,手指缝里从来没有漏出一丝半点,吝啬成这样,柳兰兰在家里都跟她娘吐槽好几回了。
而且不仅吝啬,还刻薄,整个族里要说对媳妇最差的婆婆,柳三太太肯定榜上有名。
可柳三太太人不咋地,却很会说话,把她小嫂子兼表姐笼络的,恨不得把家里事都露出去。
柳兰兰真是讨厌死她了。
跟柳三太太打过招呼,又被柳兰兰提醒一回借笔记的事,罗美娘就进家门了。
瞧见婆婆坐在院子里和闺女玩耍,罗美娘便问她三太太干嘛来了。
要说罗美娘眼睛也挺尖的,看见柳三太太出自家门时面色不大好,她想着莫不会是跟唐氏吵架了吧?
唐氏一开始还不愿意说,罗美娘追问了几句,唐氏才道:“你早上不是给了我一根红参,让我没事切片泡水喝吗,她过来时,我好心给她泡了两片,她非要看那红参,看完就说想借钱呢。”
“你说这叫什么事,我哪有钱借给她,我说咱们家现在两个人读书,一个月笔墨纸砚开销不知道多少,家里也要吃饭,前些日子买了马车又买丫鬟,家里现在紧巴得不行,跟她说我手上就十文钱,她要是家里没粮想借钱买米,我倒能借点。”
其实就这十文钱,唐氏也不大愿意借,可惜自家在府城人生地不熟的,总得跟邻居打好关系,谁知道,她一把十文钱说出来,柳三太太就黑脸了,她这样,唐氏更不愿意借呢。
听罗美娘说刚才在大门口碰见柳三太太,唐氏生怕儿媳妇手里就有钱就霍霍得没边,叮嘱道:“咱们住过来不过才几个月,这条巷子里都是她家族人,她哪家不好借,非要借到咱们头上。要是借出去也不知道能不能收回来,你就别发那份好心了。”
“那婆子心肠忒黑,看我拿不出钱,还拿话激我呢,说是没瞧过有婆婆像我一样被儿媳妇拿捏在手里的。”
唐氏平日里虽也觉得儿媳妇有些败家,不过说句实话,这家罗美娘当着,确实是越过越好的。
他们在村里时啥光景,在县里时如此,刚到府城时又如此,如今家里有马车有丫鬟,她也被丫鬟们称呼一句老太太了,唐氏心眼也是贼明亮的人。
罗美娘当然不会借,而且还把柳兰兰说的那些三太太儿子爱偷东西的话,说给唐氏听了。
这些事情要是柳兰兰不告诉她,他们这些外姓人还真不知道。这年头宗族就是这样,哪怕族人人品确实不咋地,但面对外人时还是不会轻易讨论族人是非。没看就连柳二太太也只是隐约提醒她别太相信人吗,罗美娘之前还摸不着头脑,柳兰兰把事情捅出来,她才明白过来。
见婆婆也被吓了一跳,罗美娘才换了衣裳进灶下做饭。
柳家的事跟张家无关,差不多到了重阳,罗美娘一边上学,一边张罗着給女学和张玉寒府学的夫子们送礼物的事情。
其实以前在村里,村人哪有过重阳的讲究,也就是到了府城,看到旁人这么重视,罗美娘才入乡随俗折腾起来。
罗美娘如今真是发现自家养花的好处,要是以前在乡下,过节送花还不如送人一斤猪肉,如今到了城里,送花就成了雅事了。
就罗美娘家里种的这些菊花,哪怕不是什么贵重品种,可重阳送菊花最应景,谁也挑不出理儿来。
就是单单送花还有些单薄,罗美娘便加上些糕点。由于上回送的冰皮月饼太过出挑,这回罗美娘并不打算再做些让人惦记的事情,这次她便在府城点心斋买了糕点。
糕点和菊花,也算是一份不错的礼物了。
罗美娘原还琢磨着送些螃蟹,后来阿才去集上打听到螃蟹的价格,这个想法就没有了。倒是想起柳兰兰说家里的庄子给柳家送螃蟹的事,她还挺羡慕的。
府城这边的人家,手里有个几百亩地都喜欢建个小庄子,种粮食外,还能养些鸡鸭猪之类的供应自家。
罗美娘如今手上也有一百多亩地了,她这些地主要是想用来种向日葵的,当然如今还没到向日葵播种的日子,地里也种了些别的。
要是自家效仿别人家,建个小庄子,罗美娘觉得不是不行,就是好的庄头难找,如今那些佃户管理,靠的都是唐氏十天半月亲自出城去瞧瞧。
后来还是阿才听到罗美娘的话,插了句嘴:“姑姑你还记不记得,以前集上刁难过我的那个李屠户?”
罗美娘点头,阿才继续道:“他有个侄子叫李桂,就住在咱们家那些地附近的村子上,李桂为人挺好的,知道他大伯子刁难过我,私下还安慰过我几句呢。我之前问过他,他早就不想跟他大伯一块卖猪肉了,姑姑要是觉得合适,我就把他找过来让你看看。”
罗美娘有些稀奇,她还记得那个屠户笑话阿才来着,这小子回头就跟他亲戚那么要好了。
阿才大人似的叹口气道:“李桂也是没父没母的,跟着大伯卖猪肉,每日都被人呼呼喝喝的,也挺惨的。我有姑姑帮着还好,可他那大伯每日都不让他吃饱,要不是没其他出路,李桂早就不想干了。”
罗美娘想想道:“这两日你把人找来我瞧瞧,只是屠户来钱快,地里干活却要看老天爷脸色过日子,也不知道他愿不愿意做这个。还有一样,他要是答应了,我是要跟他签长工契约的,你得把话说清楚才行。”
阿才道:“他在他大伯那里,也没学会多少手艺。不过,我还是会问一问,要是他答应,我再叫他过来见姑姑姑丈。”
罗美娘道:“等他过来,我瞧瞧他人品如何再说。”她本是想着,要不要看族里有没有愿意到府城的人家,像阿才这样的最好,奈何府城离村里太远了,这年头的人都不爱搬家,罗美娘也只好消了念头,打算瞧瞧李桂的为人再说。
阿才也道:“那等他过来,姑姑再好好看看,我跟他认识几个月,倒是觉得他挺好的。”
并没为李桂打包票。
是的,跟自家姑丈出门这几个月,阿才也学精了不少,知道知人知面不知心的道理,不过虽然没继续为李桂说话,阿才办事效率却很快,隔日就把李桂找了过来。
自打榷场的翻译工作完成之后,张玉寒便在准备学里岁考的事情,这几日忙得不行,罗美娘就一个人见了李桂。
李桂瞧着挺老实的,大概十七八岁的少年,过来之前还特地梳洗打扮过,罗美娘问了几句他的家庭情况,她自认看人还是有几分眼力的,也觉得阿才这回眼光不错。
罗美娘跟李桂讨论建庄子的事情时,还把唐氏也请出来。婆婆一辈子都是地里刨食的人,这些事比她更加精通,罗美娘没有放着专业人员不用的道理。
李桂基本功显然不错,没被唐氏问倒,且过来之前,应该是打听过别的人家庄子如何,跟她商量她那庄子打算建多少间鸡舍猪圈的,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大概李桂来了有三回,罗美娘就跟他把长工契约给签了。
重阳后差不多就要入冬了,这时候正是农闲,招人建房子也便宜。
就是唐氏眼睁睁瞧着自家媳妇又拿了两个银锭出来,那肉疼劲儿,真是没法说了。
唐氏还说呢:“就是建几间鸡舍猪圈而已,哪需要连住人的屋子都给建了,咱们又不是没地方住,还给他送糕点。”
李桂临走时,罗美娘听说他已经从大伯家搬出来,便把家里的糕点都让他带上了,罗美娘劝道:“以后李桂也算是咱们自家人了,这庄子建得怎么样还得看他精不精心呢。”
唐氏听了儿媳妇的话,勉强没再继续说下去,她心里已经想好了,这些日子,她要多勤快几回出城看看,那可是十两银子呢,在村里一年到头干活都挣不了这么多。
唐氏的小心思且不说,眼瞅着到了重阳,阿才在家里进进出出的,总要提醒罗美娘之前中秋时说好的、重阳节再做一回烧鹅的事情。
罗美娘也没食言,因着打算给柳二太太、徐先生和邻居也送些,她一早就在集市上买了四只仔鹅。
做烧鹅是个麻烦的事情,但做出来确实好吃,上回中秋做过一回后,后头几日,前后左右邻居都有人上门询问的。
这回罗美娘准备做的烧鹅数量太多,她提前一晚就把鹅收拾了,放在院子里风干打算明日再烤,谁知道就是这一夜,张家就进贼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1-06-0200:32:45~2021-06-0300:29:1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一个人的旅程30瓶;躺平的咸鱼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