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4(1/4)
忍受长期别高之苦,她在他们相识后的最初几年曾两度要想自杀。但是她渐渐地习惯于那令人沮丧的既非妻子、也非qíng • fù的暖昧身份,满足于做一个伟大人物的唯一女伴,尽量享受极为难得的共同在一起的时光。
她现在下了决心要同他死在一道。同戈培尔博士夫妇一样,她也不愿意生活在一个没有阿道夫·希特勒的德国里。“那样的德国是不宜于一个真正的德国人活下去的。”她临死前在地下室里对著名的德国女试飞驾驶员汉娜·莱契这样说。爱娃·勃劳恩头脑简单,在思想上对希特勒可以说毫无影响,这也许就是他愿意跟她在一起而不愿同一位聪明的女人在一起的原因。但是很显然,他对她的影响,就像对其他很多人的影响一样,是绝对全面的。
希特勒的最后重大决定
4月20日是希特勒的生日,这一天颇为平静地过去了,虽然在地下室里参加庆祝的空军参谋长卡尔·科勒将军在日记里写着那是迅速崩溃的各个战线进一步遭受灾难的一天。所有纳粹元老戈林、戈培尔、希姆莱、里宾特洛甫和鲍曼都在座。此外还有仍然活着的将军们,如邓尼茨、凯特尔、约德尔和克莱勃斯。最后一个人是新任、也是最后一任的陆军参谋总长。他们向元首祝贺生日。
尽管情况很不妙,元首并不特别沮丧。正如在3天以前他曾对他的将军们所说,他仍然相信“俄国人在柏林城下要遭到最惨重的失败”。将军们比他更了解情况,他们在庆祝会后的例行军事会议上敦促他离开柏林到南方去。他们解释说,一两天内俄国人就要把通往南方的最后逃生之路切断了。希特勒迟疑不决,未置可否。他显然不能面对这样一个可怕的现实:第三帝国的首都马上就要被俄国人攻占了,而早在几年以前他就宣布这些俄国人的军队是已被打垮了的。为了向这些将军们表示让步,他同意建立两个分开的司令部,如果美军和俄军在易北河上会师的话,他准备派邓尼茨海军元帅去指挥北方的司令部,至于南方的司令部也许会派凯塞林去;他对后者的任命还拿不定主意。
当天夜间,大批人员撤离柏林。元首最信任的两个老部下希姆莱和戈林也走了。戈林所带领的汽车大队满载着从他的豪华公馆卡林霍尔运出的金银财宝。这两个纳粹元老在离开柏林时,都相信他们亲爱的领袖死期快到,都相信自己将是继承人。
他们都没有再见到他。当天晚上也溜到比较安全的地方去的里宾特洛甫,也没有再见到他。
但是希特勒却还没有死心。在生日的第二天,他下令给党卫队将军菲里克斯·施坦因纳,叫他向柏林南郊的俄国人发动全面反攻,柏林地区的所有一兵一卒,包括空军中的地面部队,都必须全部投入战斗。
“所有按兵不动的司令官”,希特勒向留守柏林指挥空军的科勒将军喊道,“都要在5小时内被处决。你自己也必须拿你的脑袋保证最后一个人也要投入战斗。”
发命令那天和第二天,希特勒一直都在焦急地等待施坦因纳的反攻消息。这是他多么脱离现实的又一例子。施坦因纳并没有反攻。他压根儿就没有这么做。这次反攻仅仅存在于这位穷途末路的独裁者的狂热的脑海中。当他最后被迫正视现实时,风暴就大作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