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0(1/2)
套附件齐全的波兰军服。”
这是什么意思?直到战后才弄清楚。这牵涉到纳粹党人所制造的最离奇的一个事件。我们还记得,为了能使侵略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有所借口,希特勒和他的将领们曾打算制造过像谋杀德国公使这样的“事件”,这一次也正如过去一样,他们因为看到时间越来越少,就又想制造一个事件,至少照他们的想法,这样就可以使他们在全世界面前有了侵略波兰的理由。这一事件的代号叫“希姆莱计划”,做法十分简单——也十分露骨。党卫队的秘密警察将利用集中营里的死囚穿着波兰陆军的制服向靠近波兰边境格莱维茨地方的德国广播电台发动假进攻。这个地方靠近波兰边境,这样就可以指责波兰进攻了德国。8月初,最高统帅部谍报局局长卡纳里斯海军上将,接到了希特勒的手令,要他发给希姆莱和海德里希150套波军制服和若干波军小型武器。这使他大为奇怪,8月17日,他问最高统帅部长官这是怎么回事。那位没有骨气的凯特尔说,他也不怎么看得起“这种行为”,不过他告诉卡纳里斯说,既然是元首亲自下的命令,也就“没有什么法子”了。卡纳里斯虽然十分反感,但还是服从了希特勒的命令,把制服交给了海德里希。
这位党卫队保安处处长选定了一个叫做阿尔弗雷德·赫尔莫特·瑙约克斯的年轻的党卫队老特务来执行这项计划。对这个奇[519]怪的人物来说,接受这样的任务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早在1939年3月,在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以前不久,瑙约克斯就曾受海德里希指使把炸药运入斯洛伐克,据他后来供认,这批炸药就是用来“制造事件”的。
阿尔弗雷德·瑙约克斯是党卫队秘密警察的典型产物,是一种有文化的匪徒。他曾在基尔大学学过工程,在那里第一次尝到了同反纳粹分子殴斗的滋味,有一次他的鼻子给共产党人打瘪了。他是在1931年参加党卫队的,在1934年保安处成立时就到了那里。像海德里希周围许多别的年轻人一样,他喜欢从事党卫队内被认为是一种花脑筋的研究——特别是“历史”和“哲学”。同时他也很快地成了一个被认为是难对付的年轻人[另一个斯科尔兹内也是这样一个人],可以被委托去执行希姆莱和海德里希所设想出来的那种不大光彩的任务。1944年10月19日,瑙约克斯投奔了美国人,一年以后在纽伦堡作了一批画押口供,其中之一就是希特勒为了使进攻波兰能有所借口而制造的“事件”的经过,这样就为历史保存了一段实录。
1939年8月10日或者这一天前后,保安处处长海德里希亲自下令,让我伪装进攻波兰边境附近的格莱维茨电台,[瑙约克斯在1945年11月20日在纽伦堡的一份画押口供中说]而且要装作这支进攻部队像是波兰人组成的那样。海德里希说:“对外国报界和德国宣传来说,都需要有足以证明是波兰人进行这次进攻的真凭实据……”
给我的命令是攻占广播电台,占领时间要长到足以让一名归我指挥的能说波兰活的德国人广播完一篇波兰语的演说。海德里希告诉我说,这篇演说应当讲到德国人同波兰人之间开战的时间已经到了……海德里希还告诉我说,他预料德国在几天之内即将进攻波兰。我到格莱维茨去,在那里等候了14天……8月25日至31日之间,我去见了秘密警察头子海因里希·缪勒,他当时正在附近的奥普林。缪勒当着我[520]的面同一个叫做梅尔霍恩的人讨论了制造另一个边境事件的计划,要把事情做得看起来是波兰士兵进攻德国军队那样……缪勒说他有12名到13名的死囚,要让他们穿上波军制服,把他们弄死后放在出事地点,以此表明他们是在进攻时被打死的。为了这个目的,海德里希部下的医生要给他们打毒药针,然后再用枪打,在他们身上造成伤口。事件发生之后,要把报界人士和其他人士带到现场去……
缪勒告诉我,他从海德里希处得到一个命令,要给我这样一些死囚来布置格莱维茨的事件。他在提到这批死囚时所用的代号是“罐头货”。
当希姆莱、海德里希和缨勒在希特勒的命令下准备利用这批“罐头货”为德国侵略波兰制造借口的时候,元首在部署三军方面也作出了第一个决定性的行动,准备应付可能会打大的战争。在8月19日——这是又一个关键性的日子——给德国海军下达了出发的命令。
21艘潜水艇奉命进入不列颠群岛以北和西北的阵地,“斯比伯爵”号启碇开赴巴西沿岸海面,它的姊妹舰“德意志”号也进驻能切断北大西洋中英国海上航路的阵地。
向各战舰下达出发令以准备可能对英国采取行动的这一天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正是在8月19日这一天,在柏林进行了一个星期的疯狂的呼吁以后,苏联政府终于给了希待勒以他所要求的答复。
目录页列宁工作室?LENINSTUDIO
版权声明:本电子书所有权益都归原书作者所有,电子书纯属网络交流学习使用,谢绝它用,否则一切法律后果自负。上一篇下一篇
目录页《第三帝国的兴亡》■威廉·夏伊勒著上一篇下一篇
纳粹一苏联谈判:1939年8月15—21日
冯·德·舒伦堡大使在8月15日晚上8时见了莫洛托夫,而且,按照柏林的指示,向他宣读了德国外交部长表示准备到莫斯科来解决苏德关系的急电。据那天深夜德国大使发往柏林的“特急绝密”电报说,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以最大的兴趣”听取了他的陈述,并且“热烈欢迎德国想改善对苏关系的愿望”。虽然如此,莫洛托夫毕竟是要外交的老手,仍然不露一丝着急的迹象。他说,像里宾特洛甫所建议的那种访问,“要求有充分的准备,才能使双[521]方的意见交换得到结果”。
什么结果?这位诡计多端的俄国人是给了一点暗示的。他问道,德国政府是否有兴趣在两国之间签订一项互不侵犯条约呢?它是否准备发挥它对日本的影响来改善苏日关系并且“消除边境冲突”呢?[指的是在满洲一蒙古边境上已经打了整整一夏天的没有宣战的战争。]最后,莫洛托夫问道,如果苏德联合担保波罗的海国家的话,德国以为如何呢?
他最后说,所有这一类问题“都必须具体讨论,那样,在德国外交部长来到了这里以后,就不会仅仅是交换交换意见,而是能作出具体决定”。他再一次强调“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