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9(2/2)
10点30分,希特勒的信到了。这正是首相急切要抓住的一根救命的稻草。他马上答复元首说:
读了你的信以后,我确信你可以不必打仗,而且不用等待就会得到一切主要的东西。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已准备立刻亲自到柏林来同你和捷克政府的代表以及同法国和意大利的代表一起讨论有关移交的各项安排,我深信,我们能在一周之内达成协议。我不能相信你会为了在解决这个长期未决的问题方面有几天的拖延,就不惜承担发动将使人类文明化为乌有的世界大战的责任。首相还发了一份电报给墨索里尼,请他敦促元首接受这一计划,并且同意出席拟议中的会议。
召开这样一次会议的主意已经在首相心里酝酿相当久了。早在7月中,尼维尔·汉德逊爵士就曾在给伦敦的电报中提出过同样的建议。他建议由德、意、英、法四大国来解决苏台德问题。但是英国外交部告诉大使和首相,要召开这样一次会议,将很难排[404]除其他国家参加。所谓“其他国家”指的就是同布拉格订有互助条约的俄国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张伯伦从戈德斯堡回来以后就深信希特勒决不会同意参加任何包括苏联在内的会议,他的这种看法是完全正确的。首相本人也并不希望有苏联参加。虽然连英国最普通的人都明白,万一对德开战的话,苏联参加到西方一边来将有极大的价值,丘吉尔也曾一再向英国政府首脑指出这一点,但是,首相似乎没有看到这一点。如我们所知,在德国并吞奥地利以后,俄国曾建议召开一个会议来讨论对付德国下一步侵略的问题,但是张伯伦拒绝了这个建议。尽管有莫斯科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保证,尽管直到当时李维诺夫还在声明俄国将信守这一保证,张伯伦却无意让苏联人来干涉他把苏台德区给希特勒为代价来维持和平的决心。
但是直到9月28日星期三,他的思想还没有发展到把捷克人排除在会议之外的地步。而且就在9月25日,在布拉格方面拒绝希特勒在戈德斯堡提出的要求以后,首相还曾召见了捷克驻伦敦大使扬·马萨里克,建议捷克斯洛伐克应当同意在“有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和其他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上进行谈判。第二天,捷克政府表示接受这一建议。现在,我们从张伯伦9月27日深夜给希特勒的电报中看到,他特别提出“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应当参加拟议中的德、意、法、英会议。
目录页列宁工作室?LENINSTUDIO
版权声明:本电子书所有权益都归原书作者所有,电子书纯属网络交流学习使用,谢绝它用,否则一切法律后果自负。上一篇下一篇
目录页《第三帝国的兴亡》■威廉·夏伊勒著上一篇下一篇
“黑色的星期三”和哈尔德反对希特勒的计划
被称为“黑色的星期三”的9月28日来临的时候,柏林、布拉格、伦敦和巴黎都惴惴不安,满怀重忧。战争看来是躲不过了。
“一场大战再也难以避免了”,这是约德尔在日记里记下来的戈林在这天早晨说的一句话。戈林还说:“战争可能要进行7年,而我们一定会胜利。”
在伦敦,挖防空壕,疏散学童,迁移医院,一切都在继续进行。在巴黎,人们争先恐后地往已经塞得满满的火车上挤,在城外的公路上,汽车挤得开都开不动。德国西部的景象也差不多。约德尔在那天上午的日记中记下了德国难民逃离边境地区的消息。下午两点,希特勒所定下的要捷克斯洛伐克接受戈德斯堡建议的期限就要到了。然而布拉格并没有任何会接受这些建议的迹象。不过,别的迹象倒还有一些:威廉街的活动极为紧张,法国的、英国的、意大利的大使发狂似地来而复去,去而复来。但是,一般[405]群众,事实上还有德国的将领们,对此都是蒙在鼓里的。
对某几个将军,特别是对参谋总长哈尔德将军来说,实现他们推翻希特勒的密谋的时候已经到来了。他们要这样来挽救自己的祖国,使它不致于投入一场他们认为注定要失败的欧洲大战。据幸存者后来的记述,整整9月一个月,密谋分子一直都在忙着筹划这件大事。
哈尔德将军同奥斯特上校以及后者的上司谍报局局长卡纳里斯海军上将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卡纳里斯设法使哈尔德随时能知悉希特勒的政治行动和国外情报。我们上面已经知道,密谋分子曾把希特勒准备在9月底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决心通知过英国,并且曾请求英国政府表明,英国将同法国一起以武力回击德国的侵略。几个月以来,负责柏林军区因而应提供大部分军队来实行zhèng • biàn的维茨勒本将军一直有所犹豫,因为他怀疑伦敦与巴黎已在暗中容许希特勒在东方自由行动,因而不会为捷克斯洛伐克而参战——这种见解也是其他几个将军所共有的,也正是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希望别人持有的。如果事实确是如此的话,那未照维茨勒本和哈尔德这样的将军们看来,推翻希特勒的计划就毫无意义了。因为在第三帝国目前这个阶段,他们所关心的只是想法除掉元首来避免一场德国在其中绝无取胜希望的欧洲大战。如果确实没有触发大战的危险,如果张伯伦打算满足希特勒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要求而不会打仗,那末他们就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要举行叛乱。
为了要让这些将军们确信法国和英国真的会打,奥斯特上校和吉斯维乌斯给哈尔德将军和冯·维茨勒本将军安排了同沙赫特会面。沙赫特因为曾为德国重整军备计划筹款并且仍然留在内阁内而在军方享有根高的威信,除此而外,他还被认为是英国事务专家。沙赫特向他们担保,如果希特勒想以武力来对付捷克的话,英国是会打的。
9月13日深夜,密谋分子之一埃里希·科尔特在德国外交部得到了张伯伦紧急提议“立即坐飞机前来”设法和平解决捷克危机的消息。这个消息在密谋分子中间引起了惊愕。他们本来估计[406]希特勒在纽伦堡开完党大会以后就会在14日回到柏林,并且,据科尔特说,计划在这一天或者第二天就起事。然而,元首并没有回到首都,”相反,他到慕尼黑去了,而且在14日又到了伯希特斯加登,在那里等候英国首相第二天来访。
密谋分子感到极度失望,理由有两层:第一,只有希特勒在柏林,他们的计划才能实行,由于纽伦堡大会己使捷克危机更为激化,他们认定他一定要立即回到首都。第二,虽然有几个密谋分子像英国人民一样,自安zì • wèi地认为,张伯伦飞到伯希特斯加登去是为了警告希特勒在估计英国在德国发动侵略时会采取什么态度这一点上不要重犯威廉二世在1914年的错误,但是科尔特是深悉底蕴的。科尔特曾见到张伯伦的紧急电报,上面明明说他想见希特勒是“为了要设法求得和平解决的办法”。不但如此,他还看到过他的哥哥德国驻伦敦大使馆参赞西奥多·科尔特发来的电报,报告说,首相准备大大满足希特勒对苏台德区的要求。
科尔特说:“这件事情对我们的计划的影响肯定是致命的。在英国首相要前来德国同希特勒讨论‘世界和平’的时候,要举事推翻希特勒,当然是不可思议的。”
虽然如此,据埃里希·科尔特说,到9月15日晚间,也已参加密谋的保罗·施密特博士[我们知道,他是希特勒一张伯伦会谈中的唯一翻译者——也是唯一的目击者]通过“事先安排好的暗号”通知他,元首仍然执意要征服捷克斯洛伐克全境,他已向张伯伦提出无法接受的条件,“希望会遭到拒绝”。这个情报使得密谋分子又振奋了起来。科尔特当晚就把它通知了奥斯特上校。后来的决定[407]是,等希特勒一回到柏林就执行原计划。“不过最重要的是”,奥斯特说,“我们必须让这只鸟儿飞回到它在柏林的笼子里来。”这只鸟儿在戈德斯堡会谈完了以后,就在9月24日下午回到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