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1(1/2)
高统帅部,至少是凯特尔和希特勒,深信法国不会参战,因此只需“拨出最低限度的兵力来作为西线后卫”,并且还强调“全部兵力都必须用于进攻捷克斯洛伐克”。“陆军主力的任务”是在空军协助下“击溃捷克斯洛伐克陆军,尽快占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
这将是一场总体战,在德国军人历来的作战计划中,这是第一次强调了指示中所说的“宣传战”和“经济战”的价值,并且把它们编进了全面的军事进攻计划之中。
宣传战[原件为着重体]一方面必须以威胁手段恫吓捷克人并瓦解其抵抗力;另一方面也必须给各少数民族以如何支援我们的军事行动的暗示,并且影响中立分子同情我们。经济战[原件为着重体]的任务是使用一切经济资源来加速捷克的最后崩溃……在进行军事行动的同时,必须协助加强经济战的全面努力,其方法是迅速收集关于重要工厂的情报,并使各工厂尽速恢复生产,因此,在军事行动允许的范围内,保全捷克的各个工厂与各项工程一事可能对我们有决定性竹意义。
这一纳粹侵略方式后来一直保持着基本来变,而且应用时取得了惊人的胜利,直到很久以后,到全世界对此有所警觉以后为止。
5月20日中午刚过不久,德国驻布拉格公使发出了一封“火,[363]急绝密”的电报,向柏林报告,捷克外交部长刚才用电话通知他,捷克政府对“[德国]军队在萨克森集结的消息颇感困惑”。他说,他已回答说“绝无任何理由对此惊惶”,但是他要求柏林,如果有什么行动的话,马上把情况通知他。
在这个震撼欧洲的周未的一系列紧张的外交来往中,这是第一炮。震撼的原因是人们担心希特勒即将再次行动,而且这一次免不了要发生大战。就我所知,英国和捷克的谍报局究竟根据什么得知德军在捷克边境集中的情报迄今还是秘密。不过,对于仍然因为德军占领奥地利而惊魂未定的欧洲来说,当时情况不无蛛丝马迹可寻。5月19日,莱比锡有一家报纸曾发表了一则德军调动的消息。苏台德的纳粹领袖汉莱因曾在5月9日宣布他的党同捷克政府之间的谈判已告破裂,而且据说,他在5月14日自伦敦回国途中曾折赴伯希特斯加登会见希特勒并且仍然逗留未返。在苏台德发生了开枪射击的骚动。5月整整一个月中,戈培尔博士大肆渲染捷克对苏台德日耳曼人的“恐怖行动”的宣传战有增无已。紧张局势似乎正在趋向顶点。
当时,德军因为进行春季演习而有若干调动,特别是在东部地区,然而从缴获的德国文件中迄今没有找到任何足以表明当时在捷克边境有任何新的突然集结的证据。相反,倒有两份日期为5月21日的德国外交部的文件,上面有最高统帅部的约德尔上校写给威廉街的内部保证,说不论在西里西亚还是下奥地利都没有这样的集结。约德尔在不准备给外国人看到的函电中说,“除平时演习而外”并无他事。然而,这也不是说,捷克边境就没有德国军队了。我们从上面已经知道,德军最高统帅部曾在5月16日答复希特勒的紧急询问时报告他说,在捷克边境有12个德国师“随时能在12小时内挺进”。捷克或者英国的谍报局有没有可能从交换上述情况的电报中得到了什么风声呢?他们有没有可能已经知悉凯特尔在5月20日电呈希特勒批准“绿色方案”的新指示呢?因为第二天,捷克参谋总长克莱奇将军就告诉德国驻布拉格武官土圣待上校说,他有“无可反驳的证据足以说明有8个到10个[德国]师在萨克森集结”。有关德国师的数目的情报,相差并不太远,虽然关于它们部署的情况多少有些出入。不论怎么说,5月20日下午,在布拉格的赫拉德欣宫,在贝奈斯总统主持下举行了内阁紧急会议以后,捷克人就决走立即实行部分动员。有一级服役年龄的后备兵应召入[364]伍了,某些技术后备人员也动员起来了。捷克政府同两个月以前的奥地利人不一样,不准备不战而降。
捷克的动员,虽然只是部分的,也使希特勒暴跳如雷,柏林德国外交部送到上萨尔斯堡来的电报也不能使他息怒。这些电报都是报告英、法大使一再来访,警告德国,侵犯捷克斯洛伐克就意味着一场欧洲大战。
德国人从来没有受过像英国人在这个周未所施加的那种疲劳轰炸式的外交压力。英国大使尼维尔·汉德逊爵士三番四次地访问德国外交部,询问德军调动的情况并且告诫德国要小心。汉德逊原来是张伯伦首相派到柏林来,发挥他职业外交家的特长,来对希特勒进行姑息的,而他也确实尽了自己的长才。毫无疑问,他是受哈利法克斯勋爵和英国外交部的催促,因为这位温文尔雅的外交家对捷克人并没有多大同情,当时在柏林认识他的人都知道这一点。他在5月21日见了里宾特洛甫两次。第二天虽然是星期天,还去见了外交部国务秘书冯·威兹萨克,因为里宾特洛甫已经匆促应召到上萨尔斯堡去见希特勒去了。汉德逊递交了哈利法克斯本人出面的一封强调形势严重的信件。在伦敦,英国的外交大臣也在这个安息日召见了德国大使,向他着重指出时局的严重。
从英国的这些外交来往中,德国人并不是没有注意到,英国政府虽然确实知道法国会驰援捷克斯洛伐克,却并没有明白声明英国也会这样做,德国大使冯·狄克森在见了哈利法克斯以后发回来的一份电报中就曾指出这一点。英国人肯做的,像狄克森所说哈利法克斯已做的那样,充其量不过是提出这种警告:“欧洲一旦发生战事,英国能否置身事外,殊难逆料。”事实上,这也就是张伯伦政府充其量所肯做的——等到后来再要制止希特勒就为时已晚了。从那时起一直到最后,作者当年在柏林所得到的印象是,如果张伯伦直率告诉希特勒,英国将采取它后来在纳粹侵略面前终于采取的行动的话,元首是决不会发动后来酿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冒险的。在研究了德国机密文件以后,我的这种印象就更大大地加深了。这就是这位好心肠的首相的致命的错误。
阿道夫·希特勒在他的伯希特斯加登山间别墅里反复思量,认为自己受到了捷克人的极大侮辱,也受到了支持他们的伦敦、巴黎甚至还有莫斯科的极大侮辱。对于这位德国独裁者来说,丢人之难堪,莫此为甚。尤其使他生气的是,他打算要犯的侵略罪行[365]在将犯未犯之际就受到了控告。就在这一周未,他还审查了凯特尔所提出的关于“绿色方案”的新计划。不过这一方案现在不能立即执行了。他只好忍着一肚子气,命令柏林的外交部在星期一即5月23日告诉捷克公使,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没有任何侵略意图,德军在捷克边境集结的传闻毫无根据。布拉格、伦敦、巴黎和莫斯科的政府领导人都松了一口气。他们以为危机已经克服了,希特勒已经得到了一次教训。他现在想必已经懂得,他不能再像他在奥地利那样轻易地进行侵略而侥幸得逞了。
这些政治家们实在不怎么了解这位纳粹独裁者。
他在上萨尔斯堡生了几天闷气,心中怒火如焚,要向捷克斯洛伐克、特别是贝奈斯总统报复,他认定后者是存心丢他的面子。5月28日,他突然出现在柏林,并且在总理府召集国防军高级军官,下达了一项重大决定。8个月以后,他亲自在对国会所作的演说中谈到这项决定的内容是:
我决心要一劳永逸地、彻底地解决苏台德问题。5月28日,我下令:应当进行准备,以便在10月2日以前对该国采取军事行动。
我国在西线的防御工事应大大扩大,并且加紧进行……计划立即动员96个师,开始先……
他对在场的党羽戈林、凯特尔、勃劳希契、贝克、雷德尔海军上将、里宾特洛甫、牛赖特大声咆哮:“把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抹掉,是我的不可动摇的意志!”绿色方案再次提了出来,并且再次修改。
约德尔的日记说明了希特勒报仇心切的思想活动。
元首不想在目前挑起捷克问题的初衷,现在已经改变。原因是捷克军队在5月21日作了战略性的集结,而当时并不存在来自德国方面的任何威胁,也不存在导致集结的丝毫理由。由千德国采取了克制态度,此一行动的后果损害了元首的威望,这是他不愿重见的。因此,在5月30日发布了关于“绿色方案”的新指示。
希特勒5月30日签发的关于绿色方案的新指示,其细节与9天以前向希特勒提出的基本上并无不同。不过有两项重大的改变。5月31日指示的第一句话是“我无意在最近无缘无故即以军事行动粉碎捷克斯洛伐克”,而新指示却是这样开头的:“我的不可空更的决心就是在最近即以军事行动粉碎捷克斯洛伐克。”
所谓“最近”的涵义,已由凯特尔在一封随件附发的指示信[366]中加以说明。他命令:“务须保证绿色方案最迟到1938年10月1日能够付诸执行。”
这是希特勒不惜赴汤蹈火,不惜冒一次又一次危机,甚至不惜冒大战的危险也要楔而不舍,务见其成的一个日期。
目录页列宁工作室?LENINSTUDIO
版权声明:本电子书所有权益都归原书作者所有,电子书纯属网络交流学习使用,谢绝它用,否则一切法律后果自负。上一篇下一篇
目录页《第三帝国的兴亡》■威廉·夏伊勒著下一篇
目录
□第三帝国的兴亡
□题语
□前言
第一编阿道夫·希特勒的崛起
□第一章第三帝国的诞生
□阿道夫·希特勒的出世
□阿道夫·希特勒的早年生活
□“我一生最悲哀的时期”
□阿道夫·希特勒的萌芽思想
□第二章纳粹党的诞生
□纳粹党的发端
□“元首”的出现
□第三章凡尔赛、魏玛和啤酒馆zhèng • biàn
□凡尔赛的阴影
□一个不和睦的家庭
□巴伐利亚发生的反叛
□啤酒馆zhèng • biàn
□叛国罪审判
□第四章希特勒的思想和第三帝国的根源
□第三帝国的历史根源
□第三帝国的思想根源
□豪·斯·张伯伦的奇异的一生和著作
第二编胜利和巩固
□第五章取得政权的道路:1925—1931年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的出现
□阿道夫·希特勒的一段休息和罗曼斯的插曲
□经济恐慌带来的机会
□第六章共和国的末日:1931—1933年
□希持勒与兴登堡对垒
□弗朗兹·冯·巴本的大失败
□施莱彻尔:共和国的最后一任总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