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0(1/4)
在1937年的头几个月中,希特勒不断派遣一些重要的使者到罗马去和墨索里尼交好。德国人对意大利向英国勾勾搭搭多少有些感到不安[1月2日齐亚诺同英国政府签订了一个“君子协定”,两国承认了彼此在地中海的重要利益],而且他们知道,奥地利问题在罗马仍然是一件敏感的问题。当戈林在1月15日见到这位意大利领袖,直率地说德奥合并是难以避免的事的时候,据德国译员保罗·施密特说,这位容易激动的意大利独裁者拼命摇头。冯·哈塞尔大使也向柏林报告说,戈林关于奥地利的一番话“遭到了冷遇”。6月间,牛赖特赶忙向这位意大利领袖保证,德国将遵守它7月11日同奥地利签订的协定。只有在发生企图恢复哈布斯堡王朝的情况下,德国才会采取严厉的行动。
墨索里尼一方面在奥地利问题上受到了这样的抚慰,一方面却因他的差不多全部野心——在埃塞俄比亚、在西班牙、在地中海——都遭到法国和英国的反对而仍感刺痛,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接受了希特勒要他访问德国的邀请。1937年9月25日,他穿了一身特地为这次访问而裁制的新制服,越过了阿尔卑斯山进入第三帝国。墨索里尼被希特勒和他的助手们当作一个凯旋归来的英雄来宴请和恭维,当时不可能知道这竟是一次决定命运的旅行。自从这第一次访问以后,他又作了许多次访问,使他自己的地位逐渐削弱,最后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希特勒的目的不是要同客人进行进一步的外交会谈,而是要使墨索里尼对德国的力量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利用墨索里尼一心想同胜利的一方共命运的投机心理。这位意大利领袖从德国的一地赶到另一地,检阅了党卫队和军队的阅兵式,观察了在梅克伦堡的陆军演习,参观了鲁尔的机器隆隆作响的军备工厂。
他这次访问的最高潮,是9月28日在柏林举行的庆祝会。这次庆祝会显然使他深为折服。100万群众集合在五月广场聆听这两位法西斯独裁者演说。用德语演说的墨索里尼,被震耳欲聋的掌声——还有希特勒的恭维话——乐得神魂颠倒了。这位德国元首说,这位意大利领袖,是“少数的时代孤客之一,历史考验不到他们,他们自己就是历史的创造者”。我记得,在墨索里尼演说结束以前,突然下了一场大雷雨,在群众四散奔逃的混乱中,党卫队所布置的警戒线也被冲散了,这位骄做的意大利领袖纷淋得像落汤鸡一般,浑身湿透,狼狈不堪,不得不自己想办法回到下榻的地方去。然而,这个煞风景的遭遇并没有丝毫减弱墨索里尼要成为强大的新德国的伙伴的热情。第二天,在检阅了陆海空三军的阅兵式以后,他深信他的前途是在希特勒一边而回罗马去了。[302]
所以,在一个月以后里宾特洛甫到罗马去请墨索里尼参加定于11月6日举行的fǎn • gòng公约签字仪式的时候,这位意大利领袖告诉他,意大利对奥地利的dú • lì的关心已经减退,这就不足为奇了。墨索里尼说,“让[奥地利的]事情听其自然发展罢”。这正是希特勒一直在等待的同意他放手干的表示。另外还有一个统治者也为纳粹德国力量的日益增长所折服。当希特勒破坏洛迦诺公约,在占领莱因兰之际陈兵比利时边境的时候,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也退出了洛迦诺公约和同英法的联盟,宣称比利时今后将严守中立。这是对西方集体防务的一个重大打击,但是在1937年4月间英法竟表示了同意,为了这个行动,它们和比利时一样,很快就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5月底,威廉街颇有兴味地注视着斯坦莱·鲍尔温不再担任大不列颠首相而由尼维尔·张伯伦接任。德国人高兴地听到,这位新首相将比前任较为积极过间外交事务,而且决心在可能情况下同纳粹德国达成谅解。希特勒所能接受的是怎么一种谅解,在当时德国外交部政治司司长冯·威兹萨克男爵11月10日所写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扼要地作了说明。
从英国那里,我国要得到殖民地和在东方行动的自由……英国人非常需要太平无事,如果能够探明英国对这种太平局面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将是有利的。
探明英国愿意付出多大代价的机会在11月间出现了,当时哈利法克斯勋爵在张伯伦先生的热烈赞同下,前来伯希特斯加登访问希特勒。11月19日,他们举行了一次长时间的会谈。在德国外交部关于这次会谈的长篇德国秘密备忘录中可以看出3点:张伯伦极想同德国求得解决,他建议两国举行阁员级的谈判;英国希望求得欧洲的总解决,为此它准备在殖民地和东欧问题上向希特勒让步;希特勒当时对英德协议并不很感兴趣。
由于这次会谈的结果多少是消极性的,所以德国人对英国人似乎因此而感到鼓舞觉得奇怪。如果英国政府知道,希特勒在[303]同哈利法克斯勋爵会谈之前14天,曾在柏林跟他的军事首长们和外交部长举行过一个极为秘密的会议,它就会感到更加奇怪了。
目录页列宁工作室?LENINSTUDIO
版权声明:本电子书所有权益都归原书作者所有,电子书纯属网络交流学习使用,谢绝它用,否则一切法律后果自负。上一篇下一篇
目录页《第三帝国的兴亡》■威廉·夏伊勒著上一篇下一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