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8(1/2)
推翻,其心胸之狭隘,偏见之深固,眼光之短浅,即使在今日回顾起来,也不免使作者感到不可想象。
在这个前维也纳流浪汉身上,保守的阶级认为他们找到了一个能乖乖听话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目标的人。毁灭共和国只不过是第一步。他们所希望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极权主义的德国,这个德国在国内能够不再搞什么民主的“无聊玩意儿”,剥夺工会的权力,对外能够废除1918年的判决,挣脱凡尔赛和约的枷锁,重建一支[187]强大的陆军,以其军事力量恢复德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这也是希特勒的目标。虽然他有着保守派所缺少的东西——群众的拥护,右派仍以为他将仍旧在他们的股掌之上。在联邦内阁中他不是居于3对8的劣势吗?保守派有这样优势的地位就能够[至少他们自己这么想]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又不致于让纳粹党实现其地道纳粹主义的暴政。按照他们的实际情况来说,他们的确是规矩正派、敬畏上帝的一些人。
霍亨佐伦帝国是靠普鲁士的军事胜利建立的,而德意志共和国所赖以建立的基础却是经过一场大战在协约国手中遭到的军事失败。至于第三帝国,既不靠军事的胜负,也不靠外国的影响。它成立于和平的时期,是由德国人自己用和平的手段建立的,既产自他们的软弱,也产自他们的力量。把纳粹党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这一点,在1933年1月30日中午,当兴登堡总统按照完全合乎宪法的方式把总理一职的重任委诸阿道夫·希特勒的时候,很多德国人,也许可以说大多数德国人,都是没有意识到的。但是,他们不久就要体会到这一点了。[188]
目录页列宁工作室?LENINSTUDIO
版权声明:本电子书所有权益都归原书作者所有,电子书纯属网络交流学习使用,谢绝它用,否则一切法律后果自负。上一篇下一篇
目录页《第三帝国的兴亡》■威廉·夏伊勒著上一篇下一篇
第七章德国的纳粹化:1933—1934年
希特勒在维也纳流浪时代所形成而从来没有忘记的理论是:革命运动取得政权的道路是同国家的某些有势力的机构结成联盟,这现在在实践中完全按照他预计的那样实现了。总统在陆军和保守分子的支持下,任命了他为总理。他的政治权力虽大,但仍旧是不完全的。同他分享这个政治权力的,有上述三方面的势力,正是靠这三个方面,他才得以上台,而这三方面却都置身于国家社会主义运动之外,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对这个运动还是不信任的。因此,希特勒的当前任务是迅速地剥夺他们的驾驭地位,使自己的党成为国家的唯一主宰,然后以极权主义政府及其警察的力量,实行纳粹革命。他上任还没有满24小时,就采取了第一个果断行动,把自以为已经“掌握”他的、老实可欺的保守分子诱进一个圈套,发动了一系列不是由他主使的就是由他控制的事件,在6个月之后终于使得德国完全纳粹化,他自己也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统一和取消了联邦的一个国家的独裁者。
1933年1月30日下午5点钟,也就是宣誓就职5小时后,希特勒召集了他的第一次内阁会议。这次会议的记录,后来在纽伦堡同其他成百上千吨缴获的秘密文件一起出现。它透露了希特勒在狡猾的戈林的帮助下如何马上巧妙地愚弄了他的保守派同僚。兴登堡任命希特勒领导的并不是一个总统内阁,而是一个[189]依靠国会内多数支持的内阁。但是参加内阁的纳粹党和民族党在国会583个席位中只占有247个席位,不足以构成多数。为了取得多数,他们需要中央党的70票的支持。在新政府成立后的头几个小时中,希特勒就派了戈林去同中央党领袖谈判,现在戈林回来向内阁报告,中央党坚持要求“一定的让步”。戈林因此建议解散国会,举行新的选举,希特勒立即表示同意。但是在做生意上尽管很成功而头脑仍旧像木头一般的休根堡,既不赞成让中央党参加内阁,又反对举行选举,因为他知道,纳粹党有国家力量作为后盾,在选举中可能赢得绝对多数,那样就可以不用他自己和他的保守朋友们的帮忙了。因此他只建议取缔共产党,把他们的100个席位取消后,纳粹党和民族党在国会中就占多数了。但是希特勒暂时还不打算走得这么远,最后,他们商定,由总理本人在第二天上午同中央党领袖会谈,如果谈判没有结果,内阁就要求举行新的选举。
希特勒很容易地使谈判没有什么结果。他请中央党领袖卡斯主教提出了一张问题清单,作为谈判的基础,结果卡斯主教提出的等于是要求希特勒保证按宪法来进行统治。但是希特勒却蒙骗卡斯和他的内阁阁员,向后者伪称,中央党提出了非份的要求,没有达成协议的可能。他因此建议,要求总统解散国会,举行新的选举。这样一来,休根堡和巴本就落入了圈套而不能脱身,他们只好同意他,虽然在同意之前迫使这个纳粹党领袖作了庄严的保证,不论选举结果如何,内阁组成依旧不变。新的选举定在3月5日举行。
现在纳粹党第一次——也是德国最后一次比较自由的选举——能够利用政府所拥有的一切力量来赢取选票。戈培尔兴高采烈。他在2月3日的日记中记道:“现在继续斗争就容易了,因为我们能够利用国家的一切力量。电台和报纸都可供我们使用。我们要给大家看看一个宣传杰作。而且这一次,当然不愁没有经费了。”
大企业界人士对于新政府要叫有组织的劳工安分守己、让资方随心所欲地去管理自己的企业这一点感到很高兴,因此2月20日在戈林的国会议长府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要他们踊跃输将时,他们很乐意慷慨解囊。这次会议是由沙赫特博士出面召集的,会上,希特勒和戈林向二三十个德国工业巨头说明了他们的方针。这些[190]巨头中有一夜之间变成了热烈的纳粹党人的克虏伯·冯·波伦,伊·格·法本企业的包许和施尼茨勒,联合钢铁公司的伏格勒。这次秘密会议的记录后来保存了下来。
希特勒在开始他的长篇讲话的时候,先给工业家尝了一点甜头。他说:“私人企业在民主的时代里不可能维持;只有在人民对权威和个人有正确的认识时才有可能……我们今天所有的一切财富物资都是上帝的选民努力的结果……我们绝不能忘记,任何文化的好处,都必须或多或少地用铁拳来传播。”他向企业家们保证,他将“消灭”马克思主义者,恢复国防军。后者同克虏伯、联合钢铁公司和伊·格·法本企业这种工业关系特别大,如果重整军备,它们是肯定有好处的。希特勒最后说:“现在我们面临的是最后一次选举了。”他并且向他的听众保证:“不管[选举的]结果如何,决不会有任何让步。”如果他在选举中不能获胜,他也要“以其他手段……用其他武器”继续执政。戈林所谈的比较联系实际问题,他强调有必要作出“钱财上的牺牲”,“如果企业界认识到,3月5日的选举将肯定地是今后10年中最后一次选举,也很可能甚至是今后100年中最后一次选举,他们承担[这种牺牲]一定会容易得多了”。
所有这些话,在场的工业家是听得很明白的,对于讨厌透顶的选举、民主和解除武装将告一结束的诺言,他们的反应很热烈。据蒂森的材料,军火大王克虏伯在1月29日曾要求兴登堡不要任命希特勒,这时马上站了起来对总理“给我们看到这么清楚的一幅图景”,代表企业家们表示“感激”。沙赫特博士接着就开始请他们认捐。他在纽伦堡回忆说:“我募集到了300万马克。”
1933年1月31日,即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的次日,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同元首一起开会时,我们定下了对赤色恐怖进行斗争的方针。目前我们暂不采取直接的对抗行动。必须先让布尔什维克的革命尝试爆发出来。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就要采取行动。”
在竞选运动逐步展开的时候,尽管纳粹党当局的挑衅行动越来越多,但是仍然没有爆发革命的迹象,不论这一革命是共产党的革命还是社会党的革命。到2月初时,希特勒政府已经取缔了共产党的集会,封闭了共产党的报纸。社会民主党的集会不是被禁止举行,就是受到了冲锋队打手的捣乱阻挠。社会党的一些主要报纸一次又一次不断被勒令暂停出版,即使天主教中央党也没有逃脱纳粹恐怖。天主教工会领袖施特格瓦尔德想要在一次集会上讲话,遭到了褐衫队员的殴打。在另外一次集会上,冲锋队员打伤了好几个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