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补偿(2/2)
刺杀这事儿像是没发生一样就过去了,只是苦了长安的游侠少年了。
乔四的势力被连根拔起,而其他长安势力也趁着这个机会被清扫一空。
朝贺没啥大事发生,倒是休沐结束之后的内朝朝议却吸引力更多人的目光。
此时已经是始元二年了,从后元二年,汉武帝驾崩后汉昭帝继位那一年算起,这已经是汉昭帝当皇帝第三个年头了。
休养生息的国策渐渐起了作用,整个大汉也渐渐的对这个小皇帝认同起来,国家也太平起来,但随之而来的土地兼并的情况也出现了苗头。
当然,现在还仅仅是小规模、零星的土地兼并,大部分百姓还有自己的地,能吃上饭。
这是始元二年第一次的内朝朝议,内朝朝议结束之后,还会进行内外朝的大朝议。
历年来的第一次朝议都是为本年度的工作立目标、定调子。
今年也不例外。
许延寿有个给事中的加官,有资格参与到内朝的讨论,但许延寿一般也没怎么多言语过,有资格讨论是一回事,有实力参与又是另外一回事。
严格说起来,许延寿也可以有实力参与到讨论之中,但以后的路还长,不必急于一时。
因此许延寿并未过多插嘴,而是看着众人讨论。
许久,经过众人的一番辩论讨论,这一年的军政国策算是基本定了下来,有些具体事务还得经过外朝的讨论定型,然后汉昭帝便将讨论的情况发诏书昭告天下。
此时讨论已经接近尾声了,外放的事许延寿也早已经和汉昭帝、大将军等人都打好招呼了,只是外放去哪尚且未确定。
待诸事都讨论完毕,朝议接近尾声,大将军霍光这才开口道:“光禄丞许延寿改制考核有功,有功当赏。大家议一下光禄丞赏赐一事吧。”
听到霍光说着,众人纷纷看向了许延寿,发现许延寿面无表情,众人又玩味的看向了霍光、上官桀、鄂邑盖长公主。
鄂邑盖长公主作为汉武帝指定的刘弗陵的监护人,自然是有资格参与到国政的。
此时她和汉昭帝坐在一起,听着众人的讨论,看到众人都看向她,她不禁狠狠的剜了许延寿一眼,却没多说话。
别人没先说话,倒是御史大夫桑弘羊笑吟吟的开口道:“大将军说的没错。光禄丞此举可是充实国库,一举增加国库钱财近三百万钱。该升迁!”
上官桀纵然是被人看着,但却面色如常开口道:“既然该升迁,瑞侯可有何想法?”
显然,政治交易开始了。
许延寿自然也不隐瞒,开口说道:“韩非子有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族伍。
臣不敢想丞相之位,但亦有所抱负。
此前一直在中枢,不知地方。臣愿到一下县任一县令。”
千石的县令?
除了长安令、洛阳令之外,哪还有几个县的县令是千石以上的官儿的?
许延寿所言前往一个下县担任县令简直就是开玩笑了。
左将军岂能不知道许延寿所想?
在左将军上官桀看来,许延寿说他自己想去下县任县令,其潜台词就是想去个好的郡任太守。
太守乃是两千石的大员了,或许因为郡国大小不等有中两千石、真两千石、两千石以及比两千石不等。
但确确实实乃是大汉的高级官员,非要类比的话,那就是现在的省委一把手的角色。
按照道理说,不是没有从六百石的刺史一跃而起直接担任太守的,如隽不疑便是因为平叛有功,从刺史直接变成了两千石的大员。
许延寿这么个千石的光禄丞外放升迁为两千石的太守也算是合情合理。
但是关键是许延寿太年轻了,如今也不过十二三岁。
可以想象一下,十二三岁担任一个省的大员是什么概念,毫无疑问,肯定会引来别人的质疑。
但是左将军没办法,还是只能开口顺着许延寿的意思说道:“诸位,瑞侯自先帝时任郎中起,其所作所为,皆有目共睹。如今又做出一番成绩,可谓年少功高!昔日冠军侯不足弱冠任职骠骑将军。我看今日可令瑞侯牧守一方,也是一番佳话。诸位以为如何?”
上官桀说完,看了一眼众人。
汉昭帝也没说话,众人也相互看了看,却也没有言语。
当即场面有点冷场。
霍光见此,开口道:“诸位可以议一下左将军之言。”
这句话一点倾向都没有。
但是没有倾向就是倾向,说明霍光并不反对此事。
当即上官桀的人开口道:“左将军之言有理。我看可以试试。”
然而此时桑弘羊却开口道:“我看外放为太守不如继续留在中枢。搜粟都尉、水衡都尉皆可令瑞侯尽职。”
显然桑弘羊看上了许延寿搞钱的能力了。
水衡都尉是汉代主掌皇室财政的官吏。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始设置水衡都尉,下属钟官、辨铜、山林、技巧、等官,掌上林苑,兼主税入和皇室财政的收支以及铸钱。
与少府性质类同。武帝元鼎四年,重行整顿币制,下令禁止郡国铸币,废止白金币,责令郡国把以前所铸之钱一律销毁,所得的铜运到京师,由水衡都尉所属钟官、辨铜、技巧三官负责铸造新的五铢钱,通行全国。称三官钱,由于钱质量好,便于流通,使西汉政府的财政情况大为好转。
甚至不仅仅是西汉时期有这个,后世东汉虽然裁撤水衡都尉,其执掌归入少府。关于水利航政的部分,则归都水使者。但是三国魏有重新有了,但是却不管钱了,而是掌水军舟船器械,晋以后不常置,南朝宋曾置水衡令。唐曾改都水监为水衡都尉,旋复旧称。水衡名称的由来,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应劭注:“古山林之官曰衡,掌诸池苑,故称水衡。”
搜粟都尉掌管生产军粮等事。韩信曾任此职,《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滕公奇其(韩信)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於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两个官职都和钱财有关,岂不是看上许延寿搞钱的任你管理了?
至于为啥不让许延寿担任少府的职位,因为他御史大夫手不够长,伸不到,就算是许延寿有政绩,他也沾不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