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中朝议事(3/3)
许延寿则说道:“陛下,臣之言也并非全然正确。或有谬误。
但事务之间的道理臣认为颇为重要,已经令专人研究此事了。”
汉昭帝走到许延寿身边拍了一下许延寿的肩膀道:“瑞侯。和朕边走边聊。”
两个人一边走着出了殿内,走到了殿外。
接着两个和汉昭帝年岁差不多的家伙站在门外,看到汉昭帝出来,两人向汉昭帝行礼拜道:“陛下。”
许延寿一看,乃是金日磾得两个儿子,金赏和金建二人。
此时二人仍然穿着斩衰。
显然仍在三年守孝期之内。
对二人,许延寿自然是认识的。
尤其是金赏,当您金日磾病笃,金赏虽然年幼,却对金日磾悉心照料,虽幼但却纯孝,令许延寿感官颇好。
汉昭帝指着身边的许延寿对金赏和金建二人说道:“此瑞侯,乃朕的玩伴。”
金赏和金建赶紧躬身向许延寿行礼道:“见过瑞侯。先父在时,曾言当初若无瑞侯,先父便遇害了。
如今先父已逝,我二人亦不敢忘瑞侯救父之恩。”
许延寿一摆手道:“言重了,车骑将军论起来还是我的老师呢。
弟子救师傅乃天经地义之事,切不必多说。”
汉昭帝含笑说着:“行了,不必说这个了。瑞侯,今日可有事见朕?”
总算是说道正题了。
许延寿赶紧拱手说道:“陛下,臣有一事相求,不知陛下可否应允。”
汉昭帝道:“瑞侯之事尽管说,朕定然竭力帮助你。”
“臣谢过陛下。”许延寿躬身行礼,“臣任光禄丞一职时日已经不少。
但光禄丞之职权重之大,令臣惶恐。
今日议事,故廷尉王平便欲巡查郡国。
臣请外放为一任职,待臣在地方汲取为政之道,再入京城任职,到时定能办好陛下之托。
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汉昭帝皱眉上下打量着许延寿道:“瑞侯为何定要出京为地方官?”
许延寿深吸一口气,演技开始爆发,深吸一口气道:“陛下,真实之言乃是臣对任职光禄丞后,众郎官之背景情况触目惊心!”
汉昭帝皱眉没说话,准备听听许延寿怎么解释。
许延寿道:“陛下,臣任光禄丞以来,考察郎官之背景。
除个别家道中落之人之外,其余郎官尽皆达官显贵或土豪富贵之人家之子弟。
除此之外甚至无一平民之身成为郎官!
臣认为此触目惊心。想要前去地方亲自探寻一番为何先帝一朝平民黔首人才辈出,如今却销声匿迹的原因!”
看着许延寿如此义正言辞的回答,汉昭帝楞了一下,没有想到许延寿竟然会这么说。
紧接着,汉昭帝一皱眉头说道:“郎官之中定然有军功晋身为郎官之人。他们也尽皆豪强之辈?”
许延寿苦笑一下说道:“陛下有所不知。军功亦可冒领。卫大将军、霍骠骑尽皆出身卑微。
处事公平,故任人以贤才,并不看其出身。
因此军中一批平民乃至奴隶出身的功勋卓著之人封侯拜将。
但卫、霍之后。门第再兴。
如今军中论资排辈之事又起。平民百姓之军功尽皆为军中勋贵勾结侵吞。
甚至郎官任职,有些勋贵仅仅花费一些银钱便冒名顶替。
如今军功制出身的郎官哪里还有平民的份儿。尽皆被勋贵后辈占据了!”
汉昭帝听此,目瞪口呆,显然对许延寿之言甚是气愤。
他咬牙切齿的喊着:“蛀虫!这群蛀虫!”
愤恨了一阵子,汉昭帝突然痛苦的捂着自己的胸口。
许延寿赶紧将汉昭帝扶住,惊惶的喊着:“陛下,陛下!”
缓和了片刻,汉昭帝脸色苍白的摆摆手道:“朕无事。”
许延寿看汉昭帝脸色不再那么苍白才算是放下心来。
汉昭帝沉默了一下叹息一声道:“瑞侯曾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平民无跻身权贵之渠道,恐怕积怨日久。我大汉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