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林清玄散文集 > 分节阅读 46

分节阅读 46(3/3)

目录

日夕凉风至,

闻蝉但益悲。

听蝉声鸣叫时,想起这首诗,就觉得“知了”两字中有更深的含义。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边在树上高歌,一边心里坦然明了,对自己说:“知了,关

于生命的实相,我明白了。”

大佛的避雷针

我带孩子到南部乡下去玩,顺道参访南tái • wān的寺庙,才发现tái • wān的大佛愈来愈多,

而且好像在比高一样,十几层楼高的大佛到处都是。有一些很小的寺庙前面也盖了大佛,

在视觉上造成一种荒谬之感。

有一天,我带孩子去参观一座刚落成不久的大佛,有十层楼那么高。

孩子突然指着大佛像说:“爸爸,大佛的头上有避雷针。”

“是吗?”我顺着孩子的手势往上看去,由于大佛太高了,竟使我的帽子落下来。

孩子问我:“大佛的头上为什么要装避雷针呢?”

我说:“因为大佛也怕被雷打中呀!”

孩子说:“佛为什么怕被雷打中?在天上,是不是雷公最大呢?”

孩子的话使我无法回答而陷入沉思,我们千里迢迢跑来礼拜的佛像,祈求能保佑我

们平安的佛像,自己也怕被雷打中哩!佛像既不能保佑自身的安危,又怎么能保佑我们

这些比佛像更脆弱的肉身呢?

我想到,苏东坡有一次和佛印禅师到一座寺庙,看见观世音菩萨的身上戴着念珠,

苏东坡不禁起了疑情,问佛印禅师说:

“观世音菩萨自己已经是佛了,为什么还戴念珠,她是在念谁呢?”

佛印说:“她在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字。”

苏东坡又问:“她自己不就是观世音菩萨吗?”

佛印禅师说:“求人不如求已呀!”

看着眼前大佛像头上的避雷针,大概也像观世音菩萨手里的念珠一样,是在启示我

们:“求人不如求已呀!”

人因为蒙蔽了自己的佛心,很多人就把佛像当成避雷针;人如果开启了自己的佛心,

就不需要避雷针,也不需要佛像了。

佛像需要避雷针,是由于佛像太巨大了。

人需要避雷针,是由于自我与贪婪大巨大了。

我们把佛像盖得很巨大,那是源于我们渴望巨大、不屑于向渺小的事物礼敬。很少

人知道渺小其实是好的,惟有自觉渺小的人,才能见及世界如此开阔而广大。

把佛像盖得很大很大,那是“出神”的境界。

知道佛是无所不在。无处不在的,那是“人化”的境界。

权势、名位、财富很大很大,那是“出神”。掌大权。有名位、大富有的人还能自

觉很渺小,那是“人化”。

佛像不必盖得太大,因为心中有佛,佛就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如果心中无佛,

巨大的佛像与摩天大楼又有什么不同呢?

平凡普通的老百姓一旦心中有佛,胸怀无限宽广,心中无挂碍、无恐怖。远离颠倒

梦想,则尘世的权势名利又怎能成为他的欲。拘限他的自由呢?

位高权重的公卿王侯一旦心中无佛,心怀狭小,欲望永无终极,名利权位正好成为

围困他的砖墙,又何乐之有?

因此,佛像把避雷针装在头上,人应该把避雷针装在心中,时刻避免被利益与权力

的引诱击中。只要能自甘于平凡、安心于平淡的生活、在平常日子也有生的意趣,那避

雷的银针就已经装上了。

生活中美好的鱼

在金门的古董店里,我买到了一个精美的大铜环和一些朴素的陶制的坠子。

这是我从未见过的东西,使我感到疑惑。

古董店的老板告诉我,那是从前渔民网鱼的用具,陶制的坠子一粒一粒绑在渔网底

部,以便下网的时候,渔网可以迅速垂入海中。

大铜环则是网眼,就像衣服的领子一样,只要抓住铜环提起来,整个渔网就提起来

了,一条鱼也跑不掉。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