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7(2/2)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日本人以“战胜国”之一的资格,从德国人手里得到这些岛屿,后来国联便把这些岛屿托管给日本。1935年,日本在马里亚纳群岛首府塞班建造了阿斯利托机场,稍后又在西岸建筑了一个水上飞机基地,在北端建造了一个战斗机机场。有些美国人指责日本违反国际联盟规约,把这个岛当作海陆两军基地,但那时岛上只有为数很少的军队。
第四部分“一号作战”第48节“一号作战”(1)
鉴于盟军进攻势头越来越猛,日军在太平洋上的阵地节节失守,其海上交通线也更加难以维持。对此,敌酋东条英机大伤脑筋。于是,日本大本营便决定打通横贯中国大陆的交通线,使平汉、粤汉和湘桂铁路恢复通车,经由印度支那保持日本与南洋地区交通联系。同时,美国第十四航空队于1943年11月26日第一次袭击了tái • wān新竹的日本空军基地,使日本大本营更加重视中美空军的活动,决心要消灭中国的空军基地。
根据东条的命令,这个行动定名为“一号作战”,要求于4月下旬从黄河两岸发动攻势,一个半月打通平汉铁路。6月至9月打通粤汉和湘桂铁路。为了修复黄河大铁桥,恢复南北两岸的交通,日本大本营又命令关东军拨运铁桥、钢梁和架桥机械,由铁道兵在河南中牟县霸王城附近进行修复工作,同时还命令关东军拨运渡河器材和部分兵力,支援华北方面军。
这是东条在中国大陆上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故称“最后一跳”。这次作战地区从黄河到信阳约400公里;从湖南的岳阳到越南的谅山约1400公里;从衡阳到广州约600公里。在这条漫长的战线上,日军出动约50万人、10万匹战马、1万多辆汽车、1500门大炮、250架飞机。
面对着日军的猛烈进攻,蒋介石懵头转向,不知所措。随即召集军政要员紧急会议,要亲信们发表意见。
亲日派何应钦,对日军的意图了解得最清楚,作为总参谋长,他首先发言。“昨天同几位盟军高级军官在一起吃饭,”何应钦说,“他们向我转达了盟军对河南战局的看法。美方认为,东条看到欧洲战场上的苏军节节反攻胜利,太平洋上的盟军也发动了越岛进攻,海上交通线有被切断的可能,所以就企图打通大陆交通线,以便配合海上作战,另一方面可与孤悬在南洋的日本兵联系起来。”
对于何应钦的看法,蒋介石不置可否,问道:“还有吗?”
国民党空军头目周至柔说:“大致情形是这样的。昨天几位美国空军朋友也对我说,日军这次攻打河南,在于决定执行一个早已准备的企图,就是开放从东北到广州与越南的直接铁路交通线。因为盟国的潜艇与空袭一天天加强,日军在沿海的移动很受影响,而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在铁路沿线的活动更使日军伤脑筋。日本占领军有如一块紧张的皮,远布于东南亚,急需一道安全的输血管,而它在中国的占领区已不再是安全的了。”
蒋介石对于两位军界头目所说的盟国的看法,认为“大体上是对的”,而对苏军的胜利和八路军、新四军的活动却认为是“偏见”。为了给将领们打气,他故作镇静地说:“我已经电告河南前线的将领,要他们一定顶住!日军在河南只有五六万人,而我们在河南却有40万精锐之师;40多万人对付五六万人,无论如何是不成问题的!”
“委员长”话音刚落,秘书陈布雷就送来一大卷十万火急的前线失利的电报。第一次电报报告:“郑州已告沦陷!”蒋介石惊恐万状,他说:“怎么来得这么快!蒋鼎文到哪里去了?!”何应钦忙说:“委座在洛阳召开fǎn • gòng会议后,他已奉命调走了3个军的兵力回陕西fǎn • gòng去了。”蒋介石又问:“胡宗南上哪儿去了?”何应钦又答道:“胡司令奉委座的命令,派出两个军,镇压xīn • jiāng叛乱去了。”
蒋介石又恼怒地问:“那么汤恩伯呢?!”
“汤司令今晨也曾给我一个电报,说是按着委座的指示,为了保全实力,不打算和日军死拼,他已征集了800辆大卡车,装运重要东西,看看风头再说。”
就这样,国民党虽说有321个步兵师、22个骑兵师,号称600余万人,但是它在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fǎn • gòng”的fǎn • dòng的政治军事路线的影响下,国民党政府一些爱国将领无法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另一些人以保存实力作为保持官位的手段,一见日军压境就仓皇退避,望风而逃,这是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河南的汤恩伯就是这类将领中的一个典型。
话说1944年3月下旬日军修复了中牟附近的黄河大铁桥以后,这时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一面极其秘密地调兵遣将,把第十二军所辖的3个步兵师团共148万人,集结在黄河北岸的新乡南部和南岸的开封西部地区;一面进行虚伪宣传,制造假情报,以迷惑麻痹河南的国民党军队,使他们认为日军准备西进去攻打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