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汝南发展(3/3)
随便扯了两句,朱里岔开话题道:“对了,陈郡的枣祗先生有书信来吗?”
临时管理汝南也已经过去了快一个月了,对黄巾余党的安置也都早已实施妥当,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她不懂“地理”,尽管从枣祗那里学到了“屯田”的概念,却没有得到精髓。故此她曾发了一匹快马将自己所勘察得到的情况交给枣祗过目,希望他能够给予帮助。
“有了,他说如果你的勘察没有出现问题的话,只需要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就行了。”
典韦点了点头,他比较倾向于“你不问,我不说”的类型。当然,这是朱里自己要求的,她不想看到一天到晚尽是事的局面。
不过枣祗的回信也是一个时辰前方才抵达的,而在朱里的交代下,除非是曹操来信,不然都是直接交给典韦查阅。
“那就把这件事交给刘辟和徐瑾老将军去处理吧。”
朱里点了点头,拿过一张帛纸(这种是布制的),飞快的写着。
“我先把大致计划写好,待会交给他们的时候,让他们按照我的规划进行工作就可以了。”
“是。”
对于把黄巾余党的安置放在第一位的朱里来说,并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便是能够将整个计划书陈列出来。
“典满,待帛纸风干后,你拿着去找刘辟与徐老将军。”
“遵命。”
“灈阳、吴房、安城、新蔡与汝阳、召陵这六个县近水县的屯田如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的话,这十几万黄巾流民的安置也就不成问题了。”
朱里很是满意的松了一口气,又道:“流民审核做的怎么样了?”
典韦很是尽责的从副桌上拿起一份文件,边看边道:“经过审核,其中大概有万人能够作为士兵使用。”
其实这次的审核标准要比在陈、谯二郡时严格了不少,典韦对此也稍有疑问,不过只做分内之事的他并不会多问。
“那就好,操练军队的事情,就交给王林跟龚都去做吧。目前好像就他两个比较闲。”
朱里点点头,走出书房,享受着阳光,继续道:“如今乱世,最不缺的就是士兵,最缺的就是粮食。”
“屯农兵尽管可以两用,但如果可以的话,我更希望能有一支专门用来作战的军队。”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