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求贤令(2/3)
“所以我们不是只能在城里逛逛了啊。万事开头难,如果连第一步都无法实施的话,再考虑下一个计划吧。”
朱里倒是挺无所谓的,大不了实在不行就跑去益州呗,那里的安全系数还是足够的。
不知道该说是命运如此,典韦终究逃不过“曹家人”这一命运还是真的凑巧,说完这段话的朱里一转头就看见了城门旁的布告栏上贴了一张告示。
然而,她看不懂那上面的文字究竟适合意思,虽然在鄢陵至濮阳的旅途中她有向典韦请教过,但后者也不过是个半桶水...
“喂,大个子,你能看懂这张榜上面所书写的文字吗?”
“能。”典韦走近一看,发现这些字他居然全都认识,顿时也有些喜出望外,读到:“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着千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读完,典韦第一时间便是看向了朱里,双眼中充满了疑惑:“小..小姑娘,这是啥意思啊?”
“稍等,等我消化一下。”
朱里摆手道。这段话不怪典韦不能理解,就连她都是一时间没听明白究竟是何意。
毕竟是“官话”,也就是官面上的语言,并非寻常百姓间交流所使用之简单言语,的确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底才能够彻底明白过来这张告示上所表达的意思。
“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勿有所遗..”
前面的长篇大论,朱里可以很轻易的就能明白说的是什么,可最后这四个字,她属实有些琢磨不透。
“咦?这难道是招贤令?”
仔细的琢磨了一番这几个字所可能表达与包含的意思之后,朱里猛的转醒过来。
首先说了“伊挚”“傅说”“管仲”“萧何”“曹参”这些在治国之道上有着不小建树的能人,再提“韩信”“陈平”“吴起”这几位在军事谋划能力上几乎都是当代无人能出其右者,然后再说了一段她没太听清楚典韦在说什么的话,最后用“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来结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