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手记_第31章(1/2)
「啊?」夏明若说:「没有填土?」
「有,但夯土只占一小半,余下全用木炭、碎石凑数,这说明墓主是草草下葬,草草掩埋。但也不是坏事,比较好挖。」楚海洋拉着他的手往工地上走。
铁丝网外面照例站满了村民,铁丝网里发掘队也围着同心圆,圆心就是墓道口。
墓道口架着绞车,绞盘吱呀呀转,缆绳拖着小铲车往外运送木炭。在墓道里作业的是几个考古队员和十来个部队战士,老周队长蹲在边上,穿着件烂得跟鸡叼过似的破背心,扯着大嗓门喊:「注意安全!!」
他看见楚海洋,焦急道:「哎哟怎么现在才来!快准备准备我们一起下去!」
楚海洋连忙脱衣服卷裤管。
士兵班长正满头大汗地推绞盘,看见了便说:「啊?底下还缺人?那这样......」
他环顾四周:「赵解放!」
「到!」
「还有王忠国!你们下去!」
「不用不用,」老头摆手:「其实是要挖到天井之间的过道了,这种过道特别容易坍塌,尤其是抬石头时又震动了一下,非常危险,必须先搞支撑,这个事情只能我们来。班长你快提醒战士们,一旦发现过道券砖,立刻退回来。」
班长显然没听懂的啥过道的啥券砖的,糊里糊涂照老头说的喊话:「挖到砖头--!人就出来--!」
一会儿有人回话:「砖头--有砖头了----」
楚海洋举起支架说:「好了,我下去了。」
夏明若跟着他。
楚海洋回头威胁:「塌方把你埋里头。」
夏明若随口说我不下去才会塌方哩,便和周队长一起扛着架板往墓道里走。
墓道口大约一米八十宽,若不是后来破坏,长度也应该在十米以上。因为在两壁都发现了壁画,所以各自留了十厘米的保护土层,等到再下掘一段后,方可以用细竹匕剔剥靠近壁画的积土。
墓道里昏黑而闷热,先下去的考古队员正在券拱前等着他们。
「咳!」周队长卸下装备:「这才是第一过洞呢,往后还有,来,干活!」
几人便在狭窄中缩手缩脚组装支架,扳手声榔头声不绝于耳。
局限于人力、财力和物力,考古队发掘墓道采用了打洞的手法,就像是按照原先的痕迹把一条堵塞了的地道再挖出来,这当然比整体揭顶节约了大量工时,但也增加了塌方的风险。
好在人各有擅长,比如大叔擅长打洞,夏明若奇迹般的擅长做支架,他所找的支点永远是最准确且最能着力的。
楚海洋甘拜下风,表示这就是十九年来,夏明若小朋友在无数次投机取巧、避重就轻中所练说的过硬本领。
挖掘,支撑,再挖掘,再支撑。
过道,天井,天井,过道,不到二十米的墓道整整挖了一个星期,这个速度称为蚕食毫不过分。
这期间小史一次都没能往工地去过。
(「老师!」史卫东抱住老头的腿嘶声道:「您把我喊来!不只是为了做饭洗床单搓您的臭袜子的吧?!」)
每个象征庭院的天井两壁正中都各有一小龛,龛里有的是男女侍者陶俑,有的是珍禽异兽,当清理到第五天井时,众人大为兴奋,因为墓门就在斜下方。
透过封门大石的缝隙,看见墓门由两块整幅巨石凿成,正面刻着菩萨立像。菩萨脚踏碧波,头顶佛光,以手结印,裸足,面如满月,肌体丰盈,神情温柔恬淡,隐隐已是初唐风格。
考古人员大多是无神论者,却也停下来拜了拜,然后退回地面商量开墓门事宜,因为不管是朝里开,还是朝外开,都有大学问。
「朝外开。」老头用草秆在地上写写画画:「甬道里极有可能淤积着泥土,这样的话往里肯定推不开。」
众人当即达成一致,于是提早收工,第二天傍晚急匆匆带着开墓门的工具,真奔工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