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京都往事(1/4)
说起京都,日本人欠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一份情,不然这座日本历史文化名城早已灰飞烟灭。
这件事后来一直有争议,争议的焦点是到底梁思成有没有给美军建议保留京都、奈良,以避免飞机轰炸?
普遍的一个论点是:美国用yuán • zǐ • dàn轰炸日本的广岛长崎是高度机密的军事活动,而yuán • zǐ • dàn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于实战。如此高度机密的事,应该是美军最高统帅部的决定的,怎么会征求一个建筑学者的意见?
这种疑问当然也与一些无聊的文人瞎编乱写有关,他们绘声绘色的描述了美国人拿着日本地图找到梁思成,地图上已经标注了美军列为轰炸目标的十几个城市,然后梁思成拿起笔,在美军已经标注的京都、奈良上面打下叉叉,并且说,这是人类文明的遗产,应该受到全人类的保护。
汇总各种资料,还原历史的真相。当时真实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
二战末期,美国国务院致电中方,说中国应该成立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以保护历史文物。根据美方的建议,中方成立中国战区的文物保护委员会,并任命梁思成为副主任,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地图上标注出文物分布密集的城市。
这是大家都承认的一个史实。
然后,又有人提出,当时梁思成只是标注了中国城市,因为是中国战区嘛,怎么会标注日本地图?这也成了否认梁思成保护京都、奈良的一个证据。
这都是想当然又不读历史的人在凭空想象。
中国战区自然是指东亚战区,可听过有日本战区一说?
当时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标注的地图是整个东亚地区,自然包括日本、朝鲜。
这些地图标注完毕之后,直接交给了美国驻华的第十四航空队,当然不是为了yuán • zǐ • dàn轰炸而制定的,而是为美国对日本本土实施飞机轰炸而标注的地图,让美军轰炸时避开这些历史文化名城。
京都奈良都是历史古迹,全都是木质结构的建筑,一颗重磅燃烧弹下去,一座城就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