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局形成(2/4)
无论卫宁北上的援军是否被歼灭,袁绍势必不可能将所有希望全部寄托在颜良身上。加上冀州源源不断填补而来的兵马,邺城在分兵颜良和淳于琼之后,很快又屯兵到了十三万之数目。
袁绍以沮授坐镇邺城,当即亲自又提中军八万,文丑,许攸,沮授等文武亲自南下,增援朝歌一线而来。
朝歌与牧野,北面借助太行山的险峻地形,南面又依靠漳河,横开形成一条尖锐而宽小的战线。袁绍若要西进,必然需要跨过这条最重要的障碍。即便有邺城和黎阳双双牵制,但也只能做到牵制,却是不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南面还没有传来捷报,袁绍大军压境的消息,便已经传遍了敌我两方。
卫宁不可能学曹操官渡之战,用白马,黎阳,延津来换取战略纵深,虽然曹操也是出于无奈,但卫宁却是万万败不得,万万不能让出寸土的。
既然袁绍已经出动,作为和他等量级的人物,卫宁却也不能在作势下去。
尤其,在淳于琼领兵三万驻扎在黎阳的情况下,即便如今大军的力量还未完全集结,卫宁也不可能在等待下去了。
与朝歌的地位不同,牧野的附属自然是起了牵制的作用,分担了朝歌方面很大的压力。袁绍围困朝歌,自然是需要部分兵马防守牧野可能从侧面的出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