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劝谏(1/4)
杨奉是弘农杨氏一脉,在大汉也是名门望族,与河东卫家也颇有往来,刚才徐晃将卫宁身份道出,也不敢怠慢,忙让徐晃将他引来。
未几时,有亲兵走尽大帐,大声道,“将军,徐晃大人已带人回来了!”
杨奉一听,放下手中地图道,“恩……快传!”
杨奉此人在三国时代其实并不出名,也没有多少记载,卫宁想了许久也只有一些零星的资料。
杨奉据说系出望族,是大姓,称“弘农杨氏”。在三国中他的出场简单却又轰轰烈烈,是以忠君勤王的姿态,救天子于水火之中,而后虽然连败给李催,却还是坚持将献帝护送到了洛阳。
卫宁认为他应该是个忠臣,即使再困难也没又抛弃献帝独自逃生。
只是拥立献帝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但却没又足够的实力保护自己,最后实力强大的曹操夺走了献帝,成为功臣。
他,杨奉却被认为是个泛泛之辈,徐晃也出走,跟随了另一个有前途的主公。
心腹爱将的出走,对杨奉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却又没意识到自己和曹操的差距,羞愤的带兵和曹操作对,终究只能战败出逃,投靠袁术。
一方诸侯落得如同丧家之犬,在三国这卷史诗中犹如昙花一现,后人只能把他遗忘。
卫宁忽然觉得,这样一个人物似乎也是一个生不逢时的命运,如果,他有足够的实力,他拥有广阔的地盘,那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至少徐晃这个从很早就跟随他的人,是不会轻易离开的。
想到这里,卫宁不禁看了徐晃一眼,这个魁梧的大汉是骁勇的战将,也是一个忠义之士,但或许因为他出身贫寒,比任何一个人还要渴望建功立业,闯出名头。
在杨奉无力的失败,和曹操的崛起,徐晃应该是痛苦的选择了后者。
是啊,三国中这样的名将哪个不是心高气傲,哪个不渴望建功立业,既然当初能够让徐晃折服,那么杨奉本身还是有足够的魅力。
可是命运不济,徐晃要的东西他给不了,最后只能凄苦的死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