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94(2/2)
“那里,那里,请!”尚懿抬手招呼三人前行。
史天泽抬头望望神州军校那威风凛凛的大门,在心底叹息一声,跟着尚懿走进军校
军校内有很多学员正在出操,看着他们精神抖擞的练习着各种作战技能,史家兄弟都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地心情。
他们也是久在军旅的人物,还从来没有见过专门培养将领的学校,只是以前听人说过,大宋开办过武学,专门培养将军,但具体如何,却不清楚。
此刻看到神州军校,在心里就把他们当成大宋的武学延续,乍然一见这么多年轻的学员苦练作战技能,心中感到极度的困惑和不理解。观这些学员的作战技能,也不见有特别的地方,虽然有很多动作和器械史家兄弟都没见过,但以他们的经验,看着这些学员使用使用,就知道到底有什么用,要达到什么目的也心中有数。
总体来看,这和他们地练兵方法以及兵书上提及的一些方法并无多少不同。比如那种穿着沙袋服跑步地方法,远在春秋时期魏国名将吴起就曾经用过,也许在具体方法上有些不同,但以负重运动来增加士兵体力和意志的精神却是一致地。
这些东西一方面让史家兄弟不解,另外一方面又让史家兄弟好奇,难道这座神州军校也是一座军营不成?不是说如今的大宋将军几乎尽出于此吗?为何军校内也尽是军营训练大头兵们常用地手段?
要说这些方法能训练出将军,史天泽三兄弟都不会相信,但却相信,这么做能够有效的增加士兵的意志和体力,并让他们掌握娴熟的搏杀技巧,增加战场生存率。
自古以来,从士兵中就涌现过大量地将军,但那些将军不是培养的,而是靠自身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这个认识,又和尚懿介绍的神州军校宗旨不符,因此史家兄弟感到极为迷惑。
尚懿似乎注意到史家兄弟地不解,淡然解释道:“我们大宋一向要求军官和将领在军营中要和士兵保持一致,不能过分的特殊化,一些作战训练也要经常参加,所以能否熟练掌握常规训练技巧,也是考验军官将领是否合格的一个方面。”
虽然尚懿说的轻描淡写,
兄弟却听的惊涛骇浪,和士兵保持一致,说的轻巧,是很难。看看眼前这些认真训练的学员们,史天泽终于明白到大宋真的不一样,她的强大已经在方方面面开始生根,只要顺着这个势头成长下去,其成为参天大树之势将不可阻挡,只要再给大宋几年时间,那她将是真正地无所畏惧。
环顾大宋周围列国,史天泽惊讶的发现,现在竟然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大宋构成威胁。金国不用说,至于西夏,自保都很难,就算是最有可能阻拦大宋的蒙古,也因为西北一战伤了元气,估计在未来几年内不会南下,这也就预示着大宋的崛起将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
这个认识让史天泽极为震惊,但同时也感到庆幸,毕竟自己选在这个时候投靠了宋国,只要自己坚持下去,自己肯定能攀上这棵蓬勃的大树,并借着这棵大树的成长,完成自己的人生功业,这个认识让史天泽对大宋地归顺心更加迫切。
其后,尚懿又带着史家兄弟前往其他地方参观,甚至和史家兄弟说好,化装参加了一堂由军中参加过实战的将领讲述的公开课。这些将领老师并没有开讲什么新奇的战争方法或者观念,只是很朴实的将他们参与的战争,一一告诉这些学员,从开战前己方的谋划,到开战后根据情况的应对,到结束后胜败优劣的自我评估,对胜利没有夸大,对错误也没有鄙薄,只是很坦然地告诉学员,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做才能做到更好。
这已经是在教导学员如何进行一场战争,这种做法让史家兄弟感到极度新奇。两宋几百年来一直战争不断,因此也出现了许多满门皆是军人的将领世家,这些将领世家都对战争有着很深刻的认识,也能够有意识的将这些认识教导给子孙,因此这些将门出来的将领,天生就比那些平民将领要高一头,不仅仅是身份上,更多的还是认识上。
但如同神州军校一般,将这些战争认识公开传授给大量的学员,这种做法在史家兄弟的认知中,还是第一次看到,这让他们又惊又奇,一边感到难于置信,一边又感到隐隐害怕。
只要想想眼前这些学员都将成为媲美将门出身的将领,史家兄弟就为大宋军队地实力感到震惊。也不难想到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将所学融汇到日常行事中,这些将领绝对会成为大宋军中地顶梁柱,更可怕的是,这些顶梁柱还不是唯一地,不断有新的顶梁柱产生,不会再因为某个将领地战死,导致一支军队的战力瞬间崩塌。
史家兄弟认识到这一点,彼此看了一眼,都在眼底发现那抹掩饰不住的惊惧。
听完公开课,尚懿又带着他们转了几个地方,眼看天色已晚,才带着他们离开军校。
回去的路上,史天泽突然对尚懿感叹了一句:“神州军校竟然可以做到如此地步,也难怪现在的大宋名将辈出,史某兄弟以前身在河北,不知天下之大,坐井观天了!”
尚懿对史天泽的恭维却出乎意料的摇摇头:“史将军这样讲尚某不敢?同,陛下常说,军校直接出不了名将,却能成为名将的摇篮,由此可见,再好的条件也需要人自身的天赋和努力,比如史家昆仲百战余生,比之我大宋名将也逊色啊!”
对这明显有些恭维拔高的话语史天泽连忙逊谢,同时也敏锐的从尚懿这句话中感到大宋对他们的重视,或者说,大宋对于他们兄弟还是比较看重,反到是对他带来的几万骑兵不那么在意。
想想也是,只要有翼骑兵这样地强力骑兵在手,自己那些骑兵也的确有些不够看。如果我能够指挥一支翼骑兵……
脑中这样一想,史天泽就感到一种不可遏制的渴望慢慢在心头扩张,逐渐充满整个心田,望着远处建康城庞大的轮廓,心中终于下定决心,转而对尚懿郑重恳请道:“我想请尚懿大人代史某禀告大宋陛下,我史天泽愿全心归附大宋,若有违背,天地不容!”
尚懿并不是轻信誓言之辈,不过他却从史天泽地誓言中,看到他的渴望和请求,无论他当初是抱有何种目的来到大宋的,现在都已经被大宋的强大所震惊,不敢再生出别的心思,反到想积极融入到其中。
这对大宋来说,到是一个好消息
“史将军放心,我大宋当今陛下贤明,对各方人才投效是来者不拒,现在大宋军中多有他国降将担任重职要职者。翼骑兵的将领马肩龙,杨沃衍等人,就是从西夏和金国投效过来,所以诸位史家昆仲可以放心,我大宋并非不能信人,还请贤昆仲暂时安心等待。”
尚懿的话多少让史家兄弟的心里安稳了些,回去地路上,双方更显得融洽,有的时候甚至会就某一个兵法问题产生不同见解,彼此争论中,到多有所得,到了后来,尚懿甚为感叹史天泽在兵法上的造诣,将赵所著的一本秘本兵法送给了史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