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86(3/3)
况且在他们进来前,我已经发现轻骑的问题,马肩龙这种说法,只是将问题说的更直白一些。
就在我再度感到烦心的时刻,马肩龙却突然振奋起来,望着我说道:“陛下其实不用烦心。以大宋如今的能力,绝对有办法正面对抗蒙古轻骑!”
我听的精神一震,试探问道:“可是今天使用的火器?”
马肩龙微微一怔。想了想才说道:“火器的威力的确惊天动地,但这些东西太过依赖辎重,若仅仅用以防守还没问题,若想正面对抗蒙古轻骑,今天使用地那些,只怕作用不大!”
他这话让我极为赞赏,火器是厉害,可是局限也很大,一旦对方从你射程内逃脱,你总不能拖着上千斤的大炮跟着对方追吧?投掷火器更是有距离限制。火器弓弩绝对不能离开后方增援。这些东西防御或者特定的条件下,威风无比。可换个环境,那还真不好说。
想到这里。我热切的看着马肩龙,心中有个预感,他似乎能解决困扰我的大难题。
马肩龙略微垂下眼神,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很小的纸筒,然后递给紫暄。让她检查后拿过来给我看。
其实他一拿出来。我就知道这是什么东西,药弹定装纸筒。里面有火药铅弹,作为火枪地子弹。经过数年研究,在大宋原有突火枪的基础上,研究出火绳枪,随即又研究出轮燧枪,但因为技术问题,这种枪的射程很近,杀伤力很小,若加大药量,又会炸膛。在实战上,远远没有大炮好用,甚至连弓弩都不如。
可以说这种轮燧枪只是试验产品,无多大实用价值。不过火器专家周云阳想到一种使用这种枪地方法,就是多加几根枪管,近距离射击。按照他的想法,经过多次改进,研究出一种三管轮燧shǒu • qiāng。这种shǒu • qiāng的威力射程就在二十米内,不过因为有三个枪管,杀伤力还是很厉害,至少在十五米内,一枪可以打烂人的胸膛。现在军中常用的连环弩在这个距离,可以将人体射穿!
在我看来,这种轮隧shǒu • qiāng实在太过粗糙,其事实上就是将三根突火枪捆到一起,然后加上引火轮燧和手柄,在发射和使用上有了改进,射程无多大进展。不过这种东西怎么说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为了获得数据,也为了更好的激励工匠们改进,加上这种火枪的制造工艺也很简单,造价不高。我就接受参谋总长吴武的建议,将这种三管轮燧shǒu • qiāng作为标准装备,配备给了翼骑兵。
整个大宋也只有一支翼骑兵,就是杨沃衍带领的护卫翼骑,人数一万!至于这个药弹定装纸筒也是我弄出来,这个很简单,装一定量地火药再放入铅弹,然后用纸筒封起来,没有任何技术难度。
将纸筒翻来覆去的看了一遍,确认就是个普通纸筒后,我的目光又停在马肩龙身上。
“陛下,肩龙以外,若要对抗蒙古轻骑,当以长对短。和蒙人相比,大宋长处不在于骑战,而在器械革新上,比如这种火器,近距下,可以一枪打烂蒙骑地脑袋,完全可称利器,为何陛下不大力推广?”
“这种东西射程有限,还不如弓弩好用,所以朕只配发给了翼骑兵部队。”
马肩龙很是古怪看了我一眼,然后沉声问道:“请问陛下为何成立翼骑部队?翼骑装备和战术如何为何成立?
我想了想,就将成立翼骑部队的前因后果说了出来!
所谓翼骑兵,其实是我特意建立的护卫中军辅助部队,护卫中军主力是重装步兵!在大宋,重装步兵一直是军队中的作战主力,所以护卫中军的重步兵战力冠绝大宋。护卫中军地统帅,护驾将军墨平,战术能力在大宋可以排在前三甲。护卫中军地二万重步和五千护卫轻骑由他亲自指挥,我没插过手。
如果单从防御来说,拥有重甲,钢矛,巨盾,战阵,强弩,火器,骑卫地护卫中军是很难被击败。他们在战场上就是坚固地城堡。防御力,杀伤力,都很出色,无惧任何兵种,如果作为战场的支撑部队来说,没有比他们更合适的。他们的缺点和优点也是一样鲜明----他们的主动攻击能力不强!五千轻骑的主要作用不是用来进攻。而是用来防御重步方阵的后方和侧翼,有了这些轻骑的策应,这些重装步兵将可以灵活面对任何方向上地攻击。战力至少提高一半,原本转动缓慢的缺点也得到弥补。
护卫中军组建之后,也上过几次战场,取得不小成绩,特别是北伐金国时,以铁枪重盾,大破金国皇家精锐骑兵,更是让大宋上下振奋不已。后来护卫中军得到扩充,装备也更换一新,防御力越发强大。这个时候我突然发现重步的移动很成问题。特别是战场上,若无己方部队从旁边策应,他们根本无法dú • lì支撑起一场歼灭战斗。他们算的上王牌,但要想胜利,却要靠其他部队。
若是三卫军一起出动,那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反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可要是dú • lì使用,那就非要给这支部队找到配合部队。比如孟珙这次巩州之战。赵范的三万青龙骑兵事实上就是配合墨平的护卫中军!
这个问题在别地部队也就罢了,但我的三卫军从建立起,我就意图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