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3(1/2)
”
皇上身后的文震孟,这是第一次近距离看到郑勋睿,听见郑勋睿这样的回答,脸上露出了赞赏的笑容。
“郑爱卿,朕听闻你的婚事已经定下来了。”
郑勋睿一头雾水,不知道皇上为什么突然问道了这件事情,这是自己的私事,按说皇上是没有必要关心的。
“臣之婚事的确定下来了,乃是朝中詹事府左谕德文大人之孙女。”
“哦,那你对这么亲事如何看啊。”
要不是想着是皇上,郑勋睿早就忍不住了,婚姻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求自己来评论婚事,不管怎么说都难以两全的,说未婚妻不错,没有见过面怎么知道,说未婚妻不好,那更是不行的。
看来状元不好当,还真的要接受皇上的质询。
不过这点问题难不住郑勋睿。
“禀皇上,臣以为婚姻大事,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臣遵循孝道,不敢妄加评论,皇上有旨意,臣必须要回答,臣之未婚妻是文大人之嫡亲孙女,文大人乃是天启年间的状元,当是臣的榜样,龙生龙,凤生凤,文大人之嫡亲孙女,一定是冰清玉洁、温柔贤惠的。”
皇上听了郑勋睿的回答,愣了一下,呵呵笑了,对着身后的文震孟开口了。
“文爱卿,有次孙女婿,乃是福气啊,若不是郑爱卿早有婚配,朕都想着做媒了。”
“皇上赞誉,臣不敢当,清扬少年俊杰,臣之孙女定当珍惜。”
简单的询问结束,皇上接下来开始询问榜眼陈于泰和探花杨廷枢,不过问题都简单很多,没有什么为难的地方。
恩荣宴开始,皇上果然没有呆多长的时间,一刻钟之后就离开了,大概是朝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处理。
离开的时候,文震孟盯着郑勋睿看了好一会,目光很是深邃。
当然,郑勋睿也注意到了其他人的目光,包含的意味都是不一样的。
皇上离开之后,宴会就显得稍微随便一些了,不过没有谁放开喝酒,也没有谁大口吃菜,恩荣宴不过是一个礼仪。
午时,恩荣宴结束。
看着满桌子的珍稀菜肴,郑勋睿有些遗憾,换做平时,他早就不会客气了,至少每样菜都是要品尝一下的,可现在不行,读书人都是斯文的,如此重要的场合,绝不能够失态,何况他是殿试状元。
午时二刻,礼部官员带着诸多的进士,前往孔庙行释菜礼。
孔庙在安定门内的国子监所在地,诸多的进士从正阳门出来,从崇文门进入,顺着大街朝着孔庙的地方走去,这一段路有些远,需要走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
郑勋睿隐隐感觉到有些饿,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人会说,恩荣宴的那一天,恐怕是要饿肚子的。
所有人都在坚持,来到孔庙的时候,郑勋睿发现,不少人脸色都隐隐发白了。
所谓的释菜礼,也就是以菜蔬来拜见孔圣人,孔圣人是所有读书人的师祖,就连皇上也要不定期的拜祭孔圣人。
拜祭仪式结束之后,最令诸多进士激动的就是工部立碑题名了。
碑是立在孔庙里面的,不管是哪朝哪代,就算是朝代更迭,但不会有哪个朝廷毁掉孔庙里面的碑林,这些碑林悉数是历朝历代进士的名。
前世的时候,郑勋睿也见到过这些碑林,令他万万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名字也要被刻在碑林上面去了,而且是最前面的一个,不知道几百年之后,这里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工部找寻的匠人,开始在早就立好的石碑上面打刻每一个进士的名字,包括个人的籍贯等等,以及殿试的名次。
看着自己的名字被第一个镌刻上去的时候,郑勋睿内心忽然有了一种隐隐的冲动,他要将这种尊重学问的风气延续下去,不管是多少年之后,也要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个国家或者是民族才会真正的有希望的,这道理谁都清楚,但愿意真正这样做的人不一定很多,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学问被挂在了口头上面,得不到太多的尊重。
第一百零六章授官
三月二十一日,所有新科进士来到吏部,接下来就是授官仪式,授官仪式结束之后,历时三年的科举考试,所有的仪式全部都结束。
吏部授官的规矩是明确的,授官的仪式在乾清宫举行,一般都是等到早朝结束之后,皇上根据礼部拟好的敕书,宣布对新科进士授官,能够被授官和进入到乾清宫的,只有一甲的状元、榜眼和探花,状元被授予翰林修撰,榜眼和探花被授予翰林编修,至于说其余的二甲和三甲进士,纯粹是陪太子读书,跟着来到乾清宫,不能够进入到宫殿之内,在外面等候,等到一甲头三名进士被授官之后,跟着下跪行礼,叩谢皇上隆恩之后,就退出紫禁城了。
当然二甲进士授官也是很快的,多半被授予翰林庶吉士,时间最多推迟四到五日的时间,三甲的进士,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若是能够很好的结交到恩师,也有可能成为翰林院庶吉士,或者是留在京城,进入六部、都察院等地方,成为八品的官员,关系不好的,多半都是外派,到地方去,那就要等候吏部授官,这个时间说不准,或许一个月左右。
郑勋睿等人跟随吏部官员来到乾清门,吏部官员通报守在外面的锦衣卫之后,带着众人走过了乾清门。
所有人都在乾清宫外面等候,此时早朝已经结束了。
一刻钟之后,一名太监站到了宫门外面,大声呼喊了。
“宣新科进士郑勋睿、陈于泰、杨廷枢觐见。。。”
听到声音的郑勋睿等三人,诸多进士的注视之下,连忙朝着乾清宫走去,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官员带着他们,毕竟情况不一样,应该是他们自己决定礼仪的时候了。
进入到乾清宫,三人尚未来得及看见坐在御辇之上的皇上,就只能够老老实实的跪下了。
乾清宫之内,只剩下了内阁大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