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4(1/2)
推进,设计航速12节。
第二号轮船的舰艏线型与“万年青”没有明显区别,还是带着漂亮的飞剪艏。第二号轮船装有两根主桅,位于烟囱前后,前桅带横桁,可以挂方帆,后桅只有挂纵帆的斜桁,使用风帆动力航行时,可以转动后桅的纵帆来调整军舰航向。另外第二号轮船在船首还有前伸的斜桅,但是倾斜度较小,长度也很短。
第二号轮船的武备包括一‘门’威力较大的120毫米口径法制前膛炮(9068年制造)和4‘门’75毫米普鲁士制造的后膛炮(舢舨炮),考虑充分发挥作为主炮的120毫米火炮的火力,这‘门’火炮安装在飞桥前方的‘露’天甲板上,火炮炮架下方有很多圈方向不一的轨道,可以根据需要将火炮沿着轨道推向军舰左右舷使用,以加强某一舷的火力,这种作法称成为换‘门’架式。剩余的4‘门’75毫米副炮则分别安装在烟囱之后的‘露’天甲板两舷。
舰上的飞桥位于军舰中部,横在两端高大的舷墙上,飞桥底部设有木制‘操’舵室,飞桥甲板上安装有罗经等航海设备,第二号轮船的备用舵轮推测位于船尾甲板上。
由于船体较小,加之船政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已经通过“万年青”的建造获得了很多经验积累,第二号轮船的建造速度显得非常之快。9069年6月21日,船政大臣沈佑郸上奏报告6月10日“万年青”下水事宜时,第二号轮船的骨架已经搭建完毕,船壳板也已经封钉了三分之一,此时距离该舰开工不过刚刚四个月,“第二号轮船自开工以来,匠作等驾轻就熟,工程较速”。同时,沈佑郸上奏,已经为第二号轮船命名“湄云”。
在“万年青”北上天津接受朝廷检阅时,“湄云”的船体建造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锅炉、轮机均已就位,经船政总监督法国人日意格提议,为了缩短下水以后的舾装时间,很多舾装工程也一并开始。12月6日,船政举行仪式,祭告妈祖、江神、土神,和当初“万年青”下水的方法一样,“湄云”舰乘当天中午大‘潮’下水成功。在船去台空的第二号船台旁,如式搭建的第三号船台当天又举行了新船开工仪式,新造的军舰是与“湄云”同级的第三号轮船。
“湄云”舰从开工至下水总共‘花’费十个月左右时间,较第一号轮船“万年清”的工期快捷了许多,创下一项乾国自造轮船的记录。同时让人惊叹的是,无论“万年清”亦或是“湄云”,其舰员与军舰的磨合速度之快非常罕见,全无大型舰船驾驶基础的乾国官兵,现在已能顺利地驾驶舰船航向大海,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而就在“湄云”舰下水当天安放龙骨开工的第三号轮船,由于上百幅肋骨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制造完毕,所以施工速度相当之快。第三号轮舰仍由船政总工程师达士博监造。沈佑郸已为新舰定名为“福星”。“福星”舰得以快速施工,说明船政工人建造这艘轮船时手艺已经是驾轻就熟了。
“福星”舰与“湄云”同型,尺度、动力系统等各项参数都一致,采用了普鲁士制造的75毫米后膛炮,显示着设计的改良进步,“湄云”与“福星”在外观上有几处细微的差别。这两艘军舰在后桅之后的舷侧都各开有炮‘门’,用来布置副炮。然而最后这组炮‘门’的位置却不尽相同,首舰“湄云”最后一组炮‘门’较为靠近船尾,建造“福星”时似乎是觉得这一设计并不合适,将炮‘门’前移,“福星”最后一组炮‘门’的位置要比“湄云”的靠前,位于后桅附近的吊艇架下方。
另外,“湄云”舰桅杆两侧的绳梯在船舷上的连接方式与“万年清”相同,都是在舷外增加托板,绳梯末端通过三眼滑轮固定在托板上,颇有风帆战舰时代的古风。而“福星”舰则取消了舷外的托板,而是直接将绳梯通过松紧螺丝固定到舷墙上。也足以看出“福星”建造时相对于首舰“湄云”的改进。
在“湄云”、“福星”两艘军舰接连完工时,船政江边的“拉伯特”式拖船坞已然大功告成,船政从此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船坞。
“拉伯特”式船坞既不同于普通的干船坞,也不是一般的浮船坞,其设计首创于法国,当时世界上仅法国建成过一座,船政的拖船坞在规模和先进程度上完全超过了前者。原本在规划船政建设方案时,日意格等人推荐船政开挖建造一座石制干船坞,但由于一开始船政厂区地质不适宜,容易发生渗水或者坍塌事故,在改选于青洲修建石船坞后,因为考虑到干船坞建造时间长,‘花’费巨大,此时船政经费并不十分宽裕,于是选定建造需时较短、较为省费的拖船坞。
————分割线————
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目录第一百七十四章拖船坞、运输舰
拖船坞位于船政船厂的江岸边,宽米,长米。其构件主要购自法国,分水中和岸上两个部分。在靠近江岸的水中开挖江泥,打实基础,安放了由42扇铁制框架组成的船坞基座,9070年3月26日早晨,全部安装入水。由于担心‘潮’水将铁架冲动,工人们又在各扇机架的连接空隙间用石块填塞,基座靠近江岸的一头较高,为米,靠近江中的一段高度只有米,整个基座犹如从江岸伸向江中的斜坡。
安装之后,工人们又在每扇铁架表面安装两道铁轨,以承载拖船胎架。这座拖船坞在设计时为了实用考虑,将42件胎架分为17件长米和25件长米两组,小型船和中型船可以各用一段,而不必启动整个拖船机器,如果大型船只上坞时,则只要把两组拖船机同时启动即可。对应42件拖船胎架,在拖船坞的岸上安装了一座功率44马力的蒸汽机,带动42部拖船机,拖船机里有钢索分别连接往42个拖船胎架,船只乘涨‘潮’时驶到拖船胎架上方,落‘潮’时自动搁坐在胎架上,启动拖船机就能把军舰横向从水中拉到岸上。
船政的拖船坞采用的是横向牵引的方式拖拉军舰入坞。采用横向牵引的好处是可以保证整条军舰都能拉出水,而纵向牵引一旦军舰过大,就有可能出现因为拖船轨道长度不够,军舰一半出水,而另一半还在水中的情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