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2/2)
这才是真正的复仇!
完成了复仇的炮击之后,为首的龙旗战舰再次升起了信号旗,并开始转向,朝着远处海岸的方向驶去。其余的战舰依次转向,跟着在旗舰的后面前行。
此时的林逸青,浑然忘记了身在空中,他目不转睛的盯着完全出现在水面上的这支强大的中国舰队——这是一支由5艘巡洋舰和4艘炮舰组成的舰队,在林逸青的印象中,他从不曾记得,中国近代历史中,存在过这样一支几乎是全法国血统的舰队。
他的目光跟随着这支龙旗舰队,不久,他便看到了不远处的海面上,5艘飘扬着太阳旗的日本军舰正在海面上静静地停泊着。日本舰队上空笼罩着煤炭燃烧后产生的黑‘色’浓烟,此时日本人并不知道中国舰队正在他们西北的地方高速航行。
林逸青仔细的辨认着海面上的日本军舰,他很快便认出来了“东”号铁甲舰的身影。其余的4艘日本军舰,分别是明轮炮舰“‘春’日”号、大型炮舰“日进”号、小型炮舰“孟‘春’”号和“凤翔”号。
这些日本近代历史上的军舰,特征都很明显,他一眼便能认出来。
双方舰队不断的接近,很快,日本舰队的警报声响了起来,表明他们已经发现了中国舰队。
几乎同时,中国海军也发现了日本舰队。
林逸青想要看得清楚一些,随着他心念一动,他的身体急速的下坠,面前的战舰在不断的变大。
他看清楚了龙旗舰队的一艘艘战舰的舰身铭牌上的舰名:5艘巡洋舰分别是“福靖”、“建靖”、“和硕公主”、“超武”和“澄庆”,4艘炮舰分别是“福胜”、“建胜”、“福星”、“建星”。
看着这些有的熟悉有的陌生的名字,林逸青的心‘激’动不已。
因为这些军舰当中,他熟悉名字的那几艘,已经不是原来历史上的样子了。
今天的她们,已经变得更加强大!
随着“起锚”等一系列信号升起在日本舰队旗舰“东”号的横桁桁端,5艘日本军舰纷纷进行起锚作业。日本水兵卖力地‘操’作着,将沉重的铁锚从海底的泥沙中提升起来。舰首甲板上,部‘门’军官在大声指挥,很快,日本军舰一艘接一艘的启动了。
此时在中国海军各舰的桅杆上,换上了巨大的红‘色’黄龙旗帜,在近代海军中,换上这种大尺寸战旗,寓意就是“作战”。林逸青看到随着军官们的命令下达,水兵们秩序井然地进行着各项‘操’作,整个过程如同一部运转良好的机器,环环相扣。一艘艘中国军舰开始了加速,船底的螺旋桨加速旋转起来,搅起大片大片的涌动水流。
与中国军舰一样,日本军舰的桅杆上也换上了巨大的太阳旗,日本水兵卖力的用滑车将一颗颗炮弹、发‘射’‘药’包运到主甲板上,配发堆积在每个炮位。除舰长、大副以外的一些高级军官,则分赴舰上各重要位置督战,身着白‘色’制服的日军水兵已经完成了第一发炮弹的装填,在火炮旁边肃立待命。
此时此刻,林逸青看到,站在“福靖”号巡洋舰飞桥之上的林义哲的身影异常的坚定。
林逸青能够确定,现在出现在他眼前的,是这个时代中国海军新式蒸汽舰队的主力,而对面的日本舰队,也差不多是当时日本海军三分之二的主力舰艇。
这将是一场不折不扣的主力对决!
————分割线————
三更到!求收藏!求推荐!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目录第二十三章冲锋
此时由9艘战舰组成的中国舰队呈鱼贯单纵阵,快速朝日本舰队驶来,而刚刚起锚的5艘日本军舰,则并没有排成任何的作战队形。
林逸青知道,尽管日本海军在幕府时代就已经有了基础,起步要早于中国海军,并且经历过“阿‘波’冲海战”、“宫古湾海战”,有一定的实战经历,但却并没有组织舰队作战的经验,当中国海军真正以一支舰队的面目出现在眼前时,日本海军官兵从上到下全都没有思想准备。
由于日军各舰的舰长和水兵素质各不相同,日舰起锚所‘花’费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林逸青注意到“日进”号炮舰起锚速度最快,接着是旗舰“东”号铁甲舰,然后是“孟‘春’”号和“凤翔”号,而明轮炮舰“‘春’日”号最慢,落在了整个日本舰队的后面。
起锚以后不久,日本舰队便开始变阵,日军指挥官似乎也打算将日本舰队排成和中国舰队一样的单纵阵,实施一舷齐‘射’。但由于日舰新老不一,航速不同,加之原来也没有进行过相关的配合,接到信号后的各艘日舰‘乱’了好一阵,才勉强排成了单纵阵,但日舰排成的这个阵势,却让他们在没有接战之前,便陷入到了‘混’‘乱’当中。
为了尽快排成单纵阵,旗舰“东”号根据各舰当时的位置,打出了列阵的旗语信号,结果各舰根据命令,纷纷向旗舰“东”号靠拢,最后阵形排成时,日舰的排列顺序依次是铁甲舰“东”号、明轮炮舰“‘春’日”号、大型炮舰“日进”号、小型炮舰“孟‘春’”号和“凤翔”号。
日军指挥官将舰型最老的明轮炮舰“‘春’日”号排到了“东”号的后面、大型炮舰“日进”号的前面,可能是想以最为强大的“东”号来掩护这艘最弱的军舰,但当日本舰队列阵完毕,日本人才发现,这艘航速最慢的军舰,位于舰队的中间,会拖慢整个舰队的脚步。
熟知近代海军发展史的林逸青知道,中日双方一开始所采用的纵队战术都是最简单的建立在纵队队形基础上的战列线‘交’战战术。这种历史悠久的战术曾经广泛运用于风帆战舰时代,主要特点是将舰队编列为纵队队形,以便使密布舷侧的炮‘门’能够最大程度对向敌方,进行舷侧‘交’火作战,一舷发‘射’完毕后,整个舰队依次进行回转航行,使用另一舷再次开火,而发‘射’结束的那一舷可以使用这段时间对火炮进行再装填,如此周而复始,很有一番中世纪骑士对决的遗风。及至蒸汽铁甲舰时代来临以后,意奥“利萨海战”让古老的纵队战术曾一度险些被配合船头大炮设计的横队战术所取代,但是利于发挥舷侧火力的纵队战术并没有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中国舰队的参战军舰大都舰龄较新,机动能力强,舷侧火力格外强劲,适合舷侧‘交’锋。日本舰队同样也是出于发挥舷侧火力的考虑,因而双方不约而同的都确定使用纵队队形,最初的意图就是在敌方舰队面前反复周旋、掉头,不断用舷侧火力进行‘交’战,以发挥全部的火力。
但在见到中国舰队正在高速‘逼’近,日本舰队发觉不利,便想要重新变阵。
尽管双方舰队还在接近当中,并未开火,但林逸青已经敏锐地发现,中国舰队的航速极快!
在看到整齐划一高速行进的中国舰队出现后,日本人可能意识到如果采用纵队接战,日本舰队的整体航速本来就慢,加上又有明轮炮舰“‘春’日”号拖着后‘腿’,势必会处于极为不利的局面。便立刻开始变阵。
林逸青在空中向下俯瞰,看到“‘春’日”号开始退往阵后,“东”号和“日进”号似乎是要合为一队,“孟‘春’”号和“凤翔”号合为一队,分队迎敌,向中国舰队冲击。
他立刻明白了过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