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终南论道(2/3)
“我们将来所能做的功德也正是如此,比如近年来北方数省连年干旱,前有地皇教人种植五谷。而我辈则可设法钻研农作,提高五谷产量,每亩只需多产一石粮食,则天下就有千万饥民受益。前有螺祖织布成衣避寒,我辈若能提高绵麻之数,则世人个个都无虑衣被之忧……”
玄真老道听闻之后,一脸为难的说道:“向往我辈一直以清修无为是上,如今改作有为立德之行,的确是大变革啊,贫道老了,只怕变不了……”说着连连摇头。
岳不群笑道:“太公望年过七旬方遇文王,玄真道长不过才五旬,如何敢言老乎?实在变不了,尚有大把的事物可做呢。如世人习文断字者极少,玄真道长道学精深,教人习文断字不过区区小事罢了。可是如果能教导出识文断字者百万众,此功德亦是不小啊。这百万众如能有一、二分信我全真者,我全真岂有不兴盛之理。”
“嘶……教百万之众?”玄真老道好一阵子搓着牙花子,一颗头颅摇得如拨浪鼓一般,道:“儒家先圣孔夫子一生不过教授弟子三千,老道又有何能……”
“世上无难事,只怕肯登攀。教人识文断字,又不是教人一定成才。岳某曾在京师教过数千人识文习医,不过才区区三月时间,就基本告成。日后精研医术技理则靠他们自已努力。若按此法,某欲教成天下七千万众识文断字,有生之年必定能成。”
“只是岳某事务烦多,因此玄真道长不烦接下此务如何?其他诸位贤达道兄也勿需发愁,大伙只需凭依自已的喜好,专务一法及可。专务所需的一切金银开销,我岳不群一力当之。虽百十两不谓少,虽千万两不谓多。只要最终有益世人的,大伙尽可专研之。”
玄真老道为难的抬头四望,只见四周百余道人,一个个如同迷茫之中找到了道路一般。寻常道士修道,最怕的就是一个悟字,悟了就是悟了,不悟就是不悟。可是一个道字,包涵的也太多了些,凡夫俗子又如何能够明悟。
而岳不群的立功德成道之法,可谓简明之极。只需专心一务,并在此务上有所成就,从而惠及世人,受到世人的爱戴,便能立功德成就大道。根本无需苦修,无需坚守清规戒律。甚至连衣食住行,岳不群也一力承包了。如此好事,世人又去哪里找去!
只是守旧之人毕竟也有,抱守残缺之辈就认为岳不群这是诈作重阳祖师之梦授,行自已的异端外道之法,并誓不愿之为伍,只愿自已躲在深山老林之中苦修死悟。
对于这等人,岳不群自是无所谓,只要有以玄真道人为首的百余道人留下,那便是大赚了。
当世有思想,有一定境界的人太少太少,玄真道人等人习道多年,对于世事与天地自然万物之间的想法颇多,只是缺少细微的观察与了解。
有岳不群所展示的新造显微镜与望远镜,玄真道人等道士见了,顿时如获至宝。仿佛岳不群给他们推开了一扇通往了解天地自然万物的门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