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整理资料(3/3)
“陛下,您一看便知。”
朱元璋接过图表,果然一目了然。
上面标的很明白,一张是改革前后四府的土地占有情况对比,一张是改革前后的纳税人情况的对比。
何秋还在一旁细细的给朱元璋解释。
“陛下请看,改革前,大体上是小民缴纳赋税,这些普通百姓缴纳的赋税份额超过八成,可是当地的士绅纳税不过一成。
可是改革之后,士绅们缴纳赋税的比例提高到了四成,百姓只纳六成,还有商税能够一缓当地百姓的赋税压力。”
“如此一来,当地百姓负担降低,但国用还有所增加,这难道不是改革最大的成效吗?”
朱元璋两眼放光,一下子就精神了起来。
这可比朱元璋听朝廷上官员们的汇报,直观得多。
一开始听到那串数字,他朱元璋不也认为改革的成效不算太大吗?
可是经过何秋这些图表的解释,这成效岂止是大?!
朱元璋盯着这些图标,口中说道。
“你继续说下去,这不还有个土地图?”
何秋定了下心神,说道。
“这土地图里就能看出来,士绅们占据了当地将近五成的土地,可是这纳的赋税比例不过区区一成,可见这是极为不合理的。”
“究根结底,有朝廷针对学子们免赋,官员不交赋税的缘由,也有之前这些士绅藏匿了土地。”
“在改革前,这样的事屡见不鲜,就是朝廷一直打击兼并,也没能解决,为什么?”
“百姓人多地少,却要纳很重的赋税,同样一亩地,百姓和士绅在这块地上的回报率相差就很大,若是为了活下去,百姓很多就会选择把土地转给这些士绅,自己当他们的佃户,这样一来能逃掉赋税,只用给士绅交租。”
“相比之下,百姓的负担甚至变轻了。”
这样的道理,之前的朱元璋是不太能理解的,他只能看到自己一直打击兼并,打击贪腐,情况就是不能好转。
但现在何秋把这些图往他眼前一放,以往想不通的道理,一下就想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