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4(3/4)
不沾酒,也不吃肉。明太祖感到奇怪,问她是不是身子不舒服。马皇后难过地说:“宋先生
犯了死罪,我心里十分难受,在为宋先生祈福呢。”
马皇后是跟太祖年青时候共过患难的夫妻,明太祖平时对她比较尊重,听她这一说,也
有点感动,才下令赦免宋濂死罪,改罚充军茂州(今四川茂县)七十多岁的宋濂,禁不起这
场惊怕,再加上路上劳累,没到茂州就死了。
过了十年,又有人告发李善长和胡维庸往来密切,明知胡维庸谋反不检举揭发,采取观
望态度,犯了大逆不道的罪。李善长是第一号开国功臣,又是明太祖的亲家。明太祖大封功
臣的时候,曾经赐给李善长两道免死铁券。这一年,李善长已经七十七岁了,可是明太祖一
翻脸,把李善长和他的全家七十几口全部处死。
接着,又一次追查胡党,处死了一万五千多人。
自从胡维庸案件发生以后,明太祖觉得把军政大权交给大臣不放心,就取消了丞相职
位,由皇帝直接管辖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个部的尚书(官名,部的长
官);又把掌握军权的大都督府废了,改设左、右、中、前、后五个都督府,分别训练兵
士,需要打仗的时候,由皇帝直接发布命令。这样一来,明朝皇帝的权力就大大集中了。
事情并没到这里结束。过了三年,锦衣卫又告发大将蓝玉谋反。明太祖杀了蓝玉,追查
同谋,又有文武官员一万五千多人受株连被杀。
这两件大案,几乎把朝廷一些功臣一扫而空,明太祖的专制和残暴在历史上也就出了名。
上下五千年
226燕王进南京
明太祖一面杀了一些权位很高的大臣,一面把他的二十四个儿子分封到各地为王。其中
一部分藩王还拥有军队。明太祖认为这样做,可以巩固他建立的明王朝的统治,哪料到后来
反引起了一场大乱。
明太祖六十多岁的时候,太子朱标死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音wén)以长孙的地
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都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的继承权落到侄儿手里,心
里不舒服。特别是明太祖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音dì)一向带兵驻守北平(今北京
市),多次立过战功,对朱允炆更不服气。
朱棣在明太祖的儿子中是比较精明能干的。据说有一次,明太祖叫朱允炆对对子,出的
上联是“风吹马尾千条线”,朱允炆对的下联是“雨打羊毛一片膻(音shān)。”明太
祖嫌他对的不好,马上沉下了脸。朱棣正好在旁边,就接嘴说:“孩儿倒也想了一个下
联。”明太祖叫他说来听听。朱棣说:“日照龙鳞万点金。”原来龙是皇帝的象征。朱棣的
对语,无非是想讨明太祖的欢心。明太祖听了,连声夸奖朱棣对得好。朱棣也就更不把朱允
炆放在眼里了。
朱允炆虽然老实,对朱棣瞧不起他,毕竟还看得出来。皇太孙的东宫里,有个官员叫黄
子澄,是朱允炆的伴读老师。有一次,朱允炆一个人坐在东角门口,皱起眉头长叹气。黄子
澄见他心事重重,问太孙为什么发愁。朱允炆说:“现在几个叔父手里都有兵权,将来怎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