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2(1/3)
行者道:“一望无际,似有千里之遥。
”三藏大惊道:“怎生是好?”沙僧笑道:“师父莫愁,我们
也学烧荒的,放上一把火,烧绝了荆棘过去。”八戒道:“莫
乱谈!烧荒的须在十来月,草衰木枯,方好引火。如今正是蕃
盛之时,怎么烧得!”行者道:“就是烧得,也怕人子。”三
藏道:“这般怎生得度?”八戒笑道:“要得度,还依我。”
好呆子,捻个诀,念个咒语,把腰躬一躬,叫:“长!”就长
了有二十丈高下的身躯,把钉钯幌一幌,教“变!”就变了有
三十丈长短的钯柄,拽开步,双手使钯,将荆棘左右搂开:“
请师父跟我来也!”三藏见了甚喜,即策马紧随。后面沙僧挑
着行李,行者也使铁棒拨开。这一日未曾住手,行有百十里,
将次天晚,见有一块空阔之处,当路上有一通石碣,上有三个
大字,乃“荆棘岭”;下有两行十四个小字,乃“荆棘蓬攀八
百里,古来有路少人行”。八戒见了笑道:“等我老猪与他添
上两句:自今八戒能开破,直透西方路尽平!”三藏欣然下马
道:“徒弟啊,累了你也!我们就在此住过了今宵,待明日天
光再走。”八戒道:“师父莫住,趁此天色晴明,我等有兴,
连夜搂开路走他娘!”那长老只得相从。
八戒上前努力,师徒们人不住手,马不停蹄,又行了一日
一夜,却又天色晚矣。那前面蓬蓬结结,又闻得风敲竹韵,飒
飒松声。却好又有一段空地,中间乃是一座古庙,庙门之外,
有松柏凝青,桃梅斗丽。三藏下马,与三个徒弟同看,只见—
—
岩前古庙枕寒流,落目荒烟锁废丘。
白鹤丛中深岁月,绿芜台下自春秋。
竹摇青□疑闻语,鸟弄余音似诉愁。
鸡犬不通人迹少,闲花野蔓绕墙头。
行者看了道:“此地少吉多凶,不宜久坐。”沙僧道:“师兄
差疑了,似这杳无人烟之处,又无个怪兽妖禽,怕他怎的?”
说不了,忽见一阵阴风,庙门后,转出一个老者,头戴角巾,
身穿淡服,手持拐杖,足踏芒鞋,后跟着一个青脸獠牙、红须
赤身鬼使,头顶着一盘面饼,跪下道:“大圣,小神乃荆棘岭
土地,知大圣到此,无以接待,特备蒸饼一盘,奉上老师父,
各请一餐。此地八百里,更无人家,聊吃些儿充饥。”八戒欢
喜,上前舒手,就欲取饼。不知行者端详已久,喝一声:“且
住,这厮不是好人!休得无礼!你是什么土地,来诳老孙!看
棍!”那老者见他打来,将身一转,化作一阵阴风,呼的一声,
把个长老摄将起去,飘飘荡荡,不知摄去何所。慌得那大圣没
跟寻处,八戒、沙僧俱相顾失色,白马亦只自惊吟。三兄弟连
马四口,恍恍忽忽,远望高张,并无一毫下落,前后找寻不题。
却说那老者同鬼使,把长老抬到一座烟霞石屋之前,轻轻
放下,与他携手相搀道:“圣僧休怕,我等不是歹人,乃荆棘
岭十八公是也。因风清月霁之宵,特请你来会友谈诗,消遣情
怀故耳。”那长老却才定性,睁眼仔细观看,真个是——
漠漠烟云去所,清清仙境人家。
正好洁身修炼,堪宜种竹栽花。
每见翠岩来鹤,时闻青沼鸣蛙。
更赛天台丹灶,仍期华岳明霞。
说甚耕云钓月,此间隐逸堪夸。
坐久幽怀如海,朦胧月上窗纱。
三藏正自点看,渐觉月明星朗,只听得人语相谈,都道:
“十八公请得圣僧来也。”长老抬头观看,乃是三个老者:前
一个霜姿丰采,第二个绿鬓婆娑,第三个虚心黛色。各各面貌、
衣服俱不相同,都来与三藏作礼。长老还了礼道:“弟子有何
德行,敢劳列位仙翁下爱?”十八公笑道:“一向闻知圣僧有
道,等待多时,今幸一遇。如果不吝珠玉,宽坐叙怀,足见禅
机真派。”三藏躬身道:“敢问仙翁尊号?”十八公道:“霜
姿者号孤直公,绿鬓者号凌空子,虚心者号拂云叟,老拙号曰
劲节。”三藏道:“四翁尊寿几何?”孤直公道——
我岁今经千岁古,撑天叶茂四时春。
香枝郁郁龙蛇状,碎影重重霜雪身。
自幼坚刚能耐老,从今正直喜修真。
乌栖凤宿非凡辈,落落森森远俗尘。
凌空子笑道:
吾年千载傲风霜,高干灵枝力自刚。
夜静有声如雨滴,秋晴荫影似云张。
盘根已得长生诀,受命尤宜不老方。
留鹤化龙非俗辈,苍苍爽爽近仙乡。
拂云叟笑道:
岁寒虚度有千秋,老景潇然清更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