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3/4)
“调查工匠户籍,排查其中有可能与魏国间谍接触的人。”荀诩平静地回答。
冯膺怒气冲冲地说:“你现在把事情搞的一团糟,让我们这些在上面的人很被动!”
姚柚这时伸出手拦住冯膺:“慨然,不要说了,此事也与孝和无太大责任。我看是军方那些家伙欺人太甚。”冯膺这才罢手,仍旧怒目以对。狐忠站在荀诩身旁还是那副轻松的口气:“孝和,这回你可厉害了,挑起了司闻曹与军方的全面对抗呀。”
“我若有这么大能耐,早抓到老鼠了……”荀诩没好气地回答。马信本想过去拍拍他肩膀,但看到冯膺的怒目就把手缩回去,他在司闻曹里算是个老好人,人挺热心,就是没什么魄力,老爱看上司眼色行事。
姚柚不喜欢闲谈,他直接问道:“无用的话不要说,孝和,你目前查到些什么吗?”
“刚刚确定了弩机技术可能泄露的三个源头,其中军技司我们已经保护起来了。其他两个源头如您所见,军器诸坊被拒绝入内,而配置了弩机的部队就更不要说了。”
“魏国老鼠的行踪呢?”
“已经通知各个关口严查,南郑的各大客栈与酒楼等公共场所也布下了暗哨。目前还没有什么收获。”荀诩又死性不改地加了一句,“放心,我们会捉到老鼠的,只要我们有耐心……与配合的合作伙伴。”
“这个时候就不要说这样的话了……”阴辑不太高兴地教训道,荀诩对于这位情报工作的老前辈不敢不尊敬,于是乖乖闭上嘴。
阴辑咳嗽了一声,像是给学员上课一样缓缓说道:“以我们在陇西的经验,派驻一名与当地居民有相同文化背景——比如我们就曾经发展过羌人——的间谍往往会更容易在当地得到支持,所以我建议你最好去查一查五斗米教的信徒,也许曹魏的同行们思路跟我们一致。”
荀诩看了冯膺一眼,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回答道:“已经针对这种可能调查过了,基本排除了这种可能。”冯膺在一旁露出如释重任的表情。
“说起来……杨参军怎么没听完孝和的报告就走了。”马信张望了一下门口,姚柚接口冷冷地说道:“这不是他关心的,杨大人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呢……”
他的口气说不上是陈述事实还是讽刺。
第七章信仰与冲突
诸葛丞相的丞相府位于南郑城的正南,一圈高大的围墙将其与外面的城区隔开;围墙全部由四指厚的青砖筑成,异常厚实。府外连接着城内的所有主要衢道,四角还有四栋十九丈高的哨塔,日夜有卫士监控。当年这里曾经是张鲁祭天的场所,后来被改做了丞相府在汉中的治所。丞相府最早的办公地点是设在南郑城正中的张鲁寝宫,后来谨慎的诸葛丞相为避免被人说有割据之心,便从寝宫搬到了现在的地方。
蜀国的首都在成都,但每当诸葛丞相到汉中主持国务的时候,这里就是整个蜀国的实质心脏。不过这栋建筑本身并不像它的功能那么华丽,只不过是三排普通的砖石结构平房,以平实的瓦顶走廊连接,全部漆成了冷色调。每一栋房子之间都种着三棵桑树,门前日夜十二个时辰备有快马与信使。这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丞相府的行政效率与务实态度。
杨仪来到丞相府大门前的时候,已经接近午夜时分。不过按照丞相府的作息表,现在仍旧是办公时间,所以当杨仪提出要求见诸葛丞相的时候,侍卫一点也没有露出惊讶的神色。
杨仪接受完检查以后走进大门,轻车熟路地沿着长长的走廊向诸葛亮的书房走去,内心满怀怒气。荀诩在第六弩机作坊的遭遇让他极为恼火。杨仪这个人气量狭小,又精神敏感,容不得别人对他的势力范围有哪怕是一点置疑。这一次的丢脸事件尤其不能被杨仪接受,因为与司闻曹对抗的军方背后是他的死对头魏延。
魏延与杨仪的恩怨最早要追溯到先主刘备时期。当时杨仪是蜀汉荆州军区负责人前将军关羽的幕僚,后来他得到先主刘备的赏识而得以升迁为左将军兵曹掾;等到刘备进位汉中王以后,他进一步升至尚书,一时极为风光。大约同一时期,一直在军中默默无闻的魏延忽然崭露头角,被刘备委以保卫汉中的重任,从一介中级军官一跃而成为镇守汉中的镇远将军。他的传奇经历成为了公众的焦点,让杨仪的故事为人所淡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