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万相珠(2/3)
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经典成功的作品。怎么才算经典成功呢?可以参考每年的收视率,在排除政策等干扰后,根据口碑选定。比如《半路夫妻》、《亮剑》、《麻辣婆媳》、《贫嘴张大民》等。根据自己的擅长,结合市场的需要,确定题材范围,重点分析。
问问自己和身边的亲友朋友,为什么喜欢这部剧?喜欢剧中哪个人物?哪个情节印象最深刻?哪里与众不同?对故事有什么感想?……等等,越详细越好。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抓住成功作品的真正闪光点。
之后,具体分析人物关系是怎样设计的?故事情节是如果铺陈的?那些观众最热爱的闪光之处,究竟是如何展现出来的?不要怕麻烦,反复“拉片”,列出人物关系表,自己总结分集梗概,总结戏眼在哪里,体会其自身的节奏感……最后,在烂熟于心之后,设想自己如果来写同样的故事,会有什么不同?
多看,多想,多学习,摆正心态,努力提高基本功和眼光。别总想一口吃个胖子,写出个《红楼梦》来,谁都不是曹雪芹。
经常还有朋友问,看编剧教材好不好。的观点,好莱坞的,适当看一些,明确一些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技能还是很必要的;至于国内出版的电视剧编剧类教材就算了,全是大而不当,理论上头头是道,干货一点没有,而且与市场严重脱节。其实看看作者的简历就知道,多半自己也没写过什么成功的东西。如果不是为了装点书柜门面,与其花冤枉钱看废话加空话,还不如买点D版好剧回家自己看着有用。
各行各业,都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干编剧,早就没师傅领进门了,究竟能像孙猴子七十二变还只是猪八戒三十六变,都看自己的造化。天赋是一方面,虚心的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才更重要。孔老二说过,“学而不思”与“思而不学”都是要不得的。
看完您的贴子,我的收获实在太大了。
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我的感受,这么说吧——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战士,终于抬头望见了北斗星,终于找到了组织的那种感觉。
干编剧我是自学的。就如同以前做主持人也是自学的一样,居然还干得不算太差,在某个城市还是极红的那种。
但在我国,主持无疑是吃青春饭的。此时正好一个朋友说他要拍情景喜剧,见我以前在杂志上发表那么多的文章就问我愿不愿意干,我说我太愿意了!《我爱我家》、《武林外传》、《炊事班的故事》甚至臭得要命的一些情景喜剧我也看,所以就写了策划和本子给他。但那家伙后来根本没找到资金,一切就只好作罢。但这次意外却使我喜欢上编剧这个工作——至少可以在家里就上班。现在为许多电视台写情景短剧,总算还能度日。但还是不甘心,到底还是想写出来的!
25.展会
对于很多影视公司来说,电视节、电影节并不是真正重要的聚会,真正关键,需要提前准备筹划的是展会。国内影视圈最重要的展会有两个,一个是每年6月份在上海的“上海电视节影视节目展”,一个是每年8月在北京的“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两个展会的影响力基本不相上下,上海展可能更偏南方、更国际化一些,北京展更强调主流,更内地一些。
另外还有四川电视节展会,两年一度,影响力就远不如北京和上海了,规模小,影响力基本只局限在当地。
影视公司参加展会的目的不外如下几种:
宣传公司形象,展现公司实力,或者――告诉大家自己还活着;
销售公司正在拍摄或已处于发行阶段的项目;
寻求项目合作;
维护同行及与电视台的关系。
上周四到周六(8月23-25日)正是北京展会。鉴于参展对影视公司的重要性,因此只要确定参展,肯定不会是到时候去两个人,介绍一下情况那么简单,准备工作往往从上一年展会结束后就开始了。
首先,要抢地盘。就像菜市场卖菜,选在位置居中,人流最密集、交通最便利的地方,生意最好。因此需要提前跟组委会预定下一年展位。
其次,当展会还有两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需要联系展览搭建公司,设计展位。
展会的目的是展示推销自己的产品,因此以展会时间为倒计时,必须完成公司所有销售项目的画册和片花(如果开机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