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五行天丹!(1/2)
民族文化环境,对当代小说创作的影响同样明显。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不同民族文化给小说创作提供了多种文化土壤和多种文化成分。二是小说文本又描述和表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特征、魅力和光彩。对于多种民族文化的显示来说,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特别值得注意。比如五六十年代,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的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和彝族作家李乔的长篇小说《欢乐的金沙江》就很有影响。新时期以后,少数民族作家的小说创作得到极大发展,有的已成为全国著名小说家。他们的创作,展示了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描述了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生活本色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使广大读者感受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其间有些作品非常引人注目。如壮族老作家陆地60年代开始创作的多卷本长篇小说《瀑布》,80年代初出版后就得到了普遍好评;藏族青年作家扎西达娃的《没有星光的夜》、《系在皮绳扣上的魂》、《去拉萨的路上》等中短篇小说,以新颖的创作手法和奇异的民族风情受到欢迎;回族作家张承志的《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黑骏马》、《寻找金牧场》和《心灵史》等不少小说,更是众所周知;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的《一个猎人的请求》、《七岔犄角的公鹿》和《琥珀色的篝火》,都分别获得了全国短篇小说奖;土家族作家孙健忠描述某土家族村寨在改革开放中发生巨大变化的《醉乡》,也是独具特色的佳作;藏族作家阿来描述和揭示土司制度和土司社会的《尘埃落定》,更是以富有创造力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文化开掘,当之无愧地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上述这些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特征的作品,不少作品对文化环境的思考还注意了综合考察。它们在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神奇绚烂的同时,也揭示了其文化的某些落后成分。
一年前,我还是一个凭感觉写作的新人(虽然现在依然很新)。短篇几乎每篇都坑,一有灵感就赶快动笔,结果写到一半就完全没有思路了。
当时真是很痛苦,觉得写作是一个很玄妙的东西。必须要有天赋,要有很好的编故事的能力。
这一年里,写写停停,有好不容易写完的短篇,投出去也无一例外的被毙掉了。
而且编辑回复也很言简意赅,比如:文笔很好,但是股事性不强,或者情节太弱,不适合我们杂志……诸如此类。
之后,写完东西先拿给朋友看,但是朋友看完,提的意见五花八门,针对的不是故事的技巧而是自己的喜好。
所以,对我还是没有什么帮助,还是抓瞎。
后来买了很多关于写作的教材,有些很有针对性,比如教你怎么构思情节,怎么练习对话……等等。你看的时候,会觉得真的很好啊,可是,真正写的时候,又会很茫然。虽然也会想到书里教你东西,可是还是觉得不适用,就好像从乡下来的人进城,完全摸不着东西南北。
尤其是,当自己学了很多种方法依然写不出来的时候,那种沮丧是难以言表的。会质疑自己的坚持到底对不对,是不是写东西这块料。
大概八月份的时候,苦熬了一年的停滞期终于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机。
当月,一下子过了两篇稿子。
后来再写,多多少少也会有所收获。不过还是会有一种不安全感。
因为,当时的写作依旧是凭感觉。
心里会想,如果有一天没感觉了,又该怎么办?
之后又研究了很多书,然后对比已经上刊的小说,一直的试图总结出自己能使用的经验。
虽然感觉上,好像懂得了一些,但是又好像不是那么确切。
以前在淘宝上买过两本关于写作的书,一本是“开始写吧”一本是“虚构小说的写法”,草草的看过之后就束之高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