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言情小说 > 巨星 > 分节阅读 74

分节阅读 74(1/2)

目录

后咬着面包靠在水槽台边心满意足地嚼了起来。

“约瑟夫!电话找你,我……”卡尔的声音从门口传了过来,看到几个人围坐在餐桌旁边吃早餐,立刻就不满地唠叨起来,“吃早餐也不叫我!”然后也没有多说什么,径直走到餐桌旁边,就开始伸手去拿烤好的面白,但结果却被约瑟夫狠狠地击打了一下手背,卡尔瞪大着眼睛看向了约瑟夫。

约瑟夫咬着面包施施然地开口说到,“要吃面包自己去烤!”

“那刚才电话的内容我就不告诉你了,可是电影首波评论的消息哦。”卡尔刚才在楼上接了电话,发现约瑟夫不在,这才穿着牛仔裤和T恤就在直接下楼来了。

面对这样的卡尔,约瑟夫不动声色地将整碟烤好的面包都朝卡尔方向推了推。卡尔这才心满意足地笑了起来,他拿起一块面包,找到了草莓酱,面对着周围四个人八只眼睛充满期待的眼神,卡尔虽然被看得有些发毛,但还是努力镇定着自己,慢条斯理地把草莓酱涂好,一直等到亚历克斯额头青筋已经开始暴突的时候,这才开了口,“刚才办公室来电话说,‘芝加哥太阳报’(-Times)的评论出来了。”

“芝加哥太阳报”虽然只是芝加哥地区出版的日报,即使在芝加哥当地销量也不是排名第一的,也算不上专业电影报纸,但这份报纸的影评却备受重视。因为美国传奇影评人罗杰·埃伯特()就在这家报纸供稿。

今年六十岁的罗杰·埃伯特是全美国最著名的影评人之一,他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批评奖的电影影评人,而且他制作的影评节目也赢得了艾美奖提名,可谓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影评人之一。

所以,当听到“芝加哥太阳报”时,约瑟夫立刻就紧张了起来,“罗杰·埃伯特的影评?”哪怕是一直说不在意、不在意,但任何一部电影都是整个剧组凝聚了无数心血打造出来的,演员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份子,自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肯定。特别是在“今日美国”糟糕的评论之后,罗杰的影评就显得越发重要了。

不要说约瑟夫了,雨果、查理兹和亚历克斯也都停下了嘴里咀嚼的动作,看向了卡尔。

卡尔点了点头,“是罗杰。他说,在‘闻香识女人’这部作品的最后,我们还是再次来到了关于成长电影的老套结局,我们还是再次来到了关于预备学校的老套结局。但不一样的是,这部电影有着其他同类型作品所没有的智慧和技巧。”

卡尔的这番话比较长,大家听了之后都没有说话,因为不太确定罗杰的这段影评到底是称赞还是批评,亦或者是中庸。

“他还说,阿尔奉献了他职业生涯最为难忘的精彩演出,而雨果,”卡尔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看向了雨果,然后露出了一抹笑容,“雨果的绝佳演出和阿尔一直支撑起了整部电影!”这是喜讯,罗杰直白地对阿尔对雨果的表现给予了赞美。

卡尔看着雨果嘴角压抑的笑容弧线,他自己也有些按耐不住了,所以没有再卖关子,急切地就说到,“罗杰给电影打了八十分!”

满分一百分的八十分,这真的是再好不过的消息了。比起“今日美国”的糟糕评价来说,罗杰为“芝加哥太阳报”撰写的评论成功拯救了雨果的这个上午。

第104章记者倒戈

伴随着“芝加哥太阳报”的好评传来,喜讯一个接着一个。

先是来自“纽约时报()”撰写了评论说到,“这部电影的坚持和原则使得所有观众都有一个自我思考沉淀的机会,阿尔和雨果的精彩表演让这个故事变得真实可信”,并且赠予了八十五分的超高分数。

随后是来自“洛杉矶时报”尼古拉斯·麦克伦的影评,“阿尔用他绝妙的演技使得电影的每一个场景都变成了随时可能引爆我们思想风暴的催化剂,雨果作为对手戏的精湛演出让我们恍惚再次看到了‘死亡诗社’里惊艳了所有人的青涩少年。”而尼古拉斯同样给出了八十五分的最高分数。

第一批出来的四个影评,都对“闻香识女人”赞不绝口,特别是“洛杉矶时报”截然不同的反应,让整个电影市场都十分意外。

在电影上映之前,没有人看好这部电影的前景,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大家都认为这将又是一部十月份里上映的枯燥无味的炮灰电影,而阿尔、雨果、马丁这样的组合更是让电影前途一片黯淡。但是谁又能预料到,电影上映之后不仅掀翻了之前的所有质疑,而且以傲人的姿态宣告了自己的强势登场。

“洛杉矶时报”之前就由尼古拉斯撰写过一篇专业影评,认为“闻香识女人”将会是一场灾难,但是电影上映之后,尼古拉斯却倒戈了,他甚至为整部电影撰写了一篇长篇影评,足以看出他对这部电影的认真态度。

“电影‘闻香识女人’改编自意大利作家乔瓦尼·阿尔皮诺()的同名原著小说,在乔瓦尼的笔下不是弗兰克·斯雷德中校,而是上尉法乌斯托。法乌斯托上尉更加真实平凡,他没有对气味的敏锐,整天躲在一副厚重的墨镜下,最大的兴趣是用恶毒的方式让自己高兴,他用尖酸刻薄的语言让身边的人痛苦,而他享受着这个过程,这就是他的生活态度:暴风雨永远比阳光更好,因为暴风雨可以让你认清楚自己的现状,而阳光只会让你迷失在寂静和安宁的假想之中。

在1974年迪诺·里西()拍摄的同名电影里,注重的是讲述法乌斯托上尉的过去,讲述的是感悟人生。但是在1992年马丁·布莱斯特贡献的版本里,同一本著作却延伸出了不同的故事。身处在不同的文化和环境里,必然会有不一样的经历和结局。

马丁在电影里给各个主要角色注入了鲜明的美国价值观——家庭,无论是弗兰克·斯雷德,还是查尔斯·西门斯,亦或者说乔治·威利斯,这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他们的性格和观念都深深受到家庭的影响,而他们与家庭的羁绊在感恩节这个背景设定里更是无法割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