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75(2/2)
各道御史的设置,并没引起波澜,在大家理解中也就是御史外驻巡查,也就是增添十余名御史,就能就近监察军州,也是一件好事。
不能不说县士绅议事会议,绝对是大胆的尝试,给予在野的士绅议政权利。这可是传闻中上古的贤政,比三老制度更进一步,却不知朝野反应如何。
虽说,两府的争议也不算小,但大家还是保持乐观态度,毕竟给了士人在野的权力,只有傻子才回去反对,要不就是别有用心的贼厮鸟。
“哎呀,这事可得要谨慎从事。”王秀风淡云轻地笑了,官制,他肯定要抓在手中。
玄武湖南岸,阵阵湖风吹过湖面,不少精致的画舫游弋水面,天还很冷却挡不住人们的消遣,春夏有春夏的特色,秋冬有秋冬的韵味,飘出瑟瑟丝竹音韵和歌姬轻妙的歌声。
丰乐楼五楼并举,高高耸立在岸边,来往商贩走卒,叫卖声不断。
陈东和欧阳澈漫步在湖畔,他们都在朝廷供职,并没有外放,没事的时候一同出城游赏风景,但主要还是在一起谈论国家前途。
“德明,还记得靖康年间东华门”陈东看了眼湖中的画舫,眉头微蹙,双目流露出浓浓地不屑。
欧阳澈眉头一挑,浅笑道:“当时国难当头,少阳兄挺身而出,分离振臂一呼,才有了宣德门上书,东华门外请命佳话,咱们在东华门痛殴奸佞,那真是快意人生啊”
他迎来陈东兴奋的目光,想到当年的义愤填膺,二人仿佛回到了当年那一心为国的热血时代,不禁相顾大笑。
“要不是王相公,你我恐怕不会有今日。”想想当年的事,失去控制的局面,刀斧手跟在身边虎视眈眈,陈东不吝叹息,他对王秀的救命之恩,还是心有感触的。
欧阳澈为人很活,心思敏捷,陈东身为崇政殿说书,就传闻对王秀的施政颇有微辞,今个口气似乎有点怪,让他不能不有所动。
陈东停下脚步,怪怪地看着欧阳澈,道:“德明,以你之见,当今朝廷可有作为”
欧阳澈诧异地看着陈东,但见陈东清瘦稍显苍白的面庞,显得那么的萧瑟,目光中隐隐透出淡淡的茫然。
他有点却摸不透陈东心思,只是隐隐感到陈东对王秀的看法,似乎是有些改观,又让他摸不清头绪。
“朝廷正是大有为之时。”既然摸不清路子,他也就随意地敷衍句。
...
第六九五章李长昇南下
陈东瞥了眼欧阳澈,嘴角抹过一抹淡然的笑,朗声道:“时下,女真放言归还河北二路,和谈使节南下到了泗州,朝廷已经有了彻底盟好意图,德明乃枢府副承旨,执掌往来,竟然用大有为来含糊,真不知怎样当的官。”
欧阳澈撇撇嘴,不屑地道:“官而已,朝廷既然要议和那就议和,不过是形势左右,根本就是一张废纸,用的时候拿出来,当不得真的。”
“难道,朝廷要效仿澶渊盟约”陈东若有所思地道,他不太相信欧阳澈的论调,王秀以稳定压倒一切的政策,很可能要和女真人达成长期盟好。
“少阳兄,两府心思,不是你我能揣摩的,兄在宫中为天子侍从,竟然也不明白”欧阳澈打了马虎眼道。
陈东心中叹息,这几年欧阳澈变化令他很无奈,或许是十年仕宦,磨尽了青年时的棱角,整个人变的世故起来。
自从,欧阳澈由兵部员外郎迁枢密院副都承旨,越发地赞同王秀的政策。他们二人之间如同有了一层看不见、触不到,却能感觉到的隔膜,话也不似从前那般畅所欲言。
他绝不愿意南北议和,更看出女真人的阴险,希望朝廷绝不上当,以免陷入陷阱不能自拔。
欧阳澈见陈东眼望湖面,默默无言,面庞流露出寂落的笑,他揣测不透陈东的心思,却隐隐感到这笑和他有关。
这些年来,他对陈东的名声,官位嫉妒的简直要发狂,同样是太学生,同样的宣德门外学生领袖,他的能力和智慧绝对在陈东之上。陈东凭什如此好运,竟为崇政殿,享受馆阁之荣,天子咨询之誉,而自己却只是屈身枢密院。
虽,他较为认同王秀施政,也投效了王秀,但王秀似乎并没有在意他,或许是让他历练几年,并没有给他清要的官职,多年来都是担任俗官。
好在李纲回归执掌枢密院,凭借当年东华门外声援的政治资本,以过人的干练,自己终于如愿以偿地得到李纲的好感,成功跨出了这一步,他的能力得到了不仅是李纲的认同,王秀也很赞赏他的政绩。
“德明,或许我请郡了”陈东的脸色很郑重,语气尤为沉重。
“少阳,怎么回事”欧阳澈大为吃惊,崇政殿官位不高,但地位绝对的尊崇,按照往昔的成例,无不是转直龙图阁,或是任九卿使副,绝无外放的可能。
陈东何尝愿意外放,他在天子面前评论时政,引起两府的不满,朱琏也很不高兴,赵谌对他的信任也大不如前了,让他产生无可作为,不如请个军州的想法。
他看到欧阳澈真诚的忧虑,不由地浅笑道:“德明之才,远胜于我,日后当尽心效力朝廷,我向静下心来,读读,正可远离东南利欲横流之地。”
“兄好为之”欧阳澈想些安慰的话,陈东的淡定,却让他不知从何起,嘴角煽动几下,终究是生涩地道出了四个字。
就在行在议论纷纷时,明州港口停泊着一支大型船队,十艘十二帆的战列舰,二十二艘十帆巡海战舰,十七艘六帆快速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