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8(2/2)
却说,王秀在浴室院待罪,说是待罪,他可一点也没有觉悟,晚没办法品茶,他让别人搞了几碟小菜,一壶好酒,拿着一摞子小报,津津有味看着。
不能不说,这些小报有娱乐也有风闻,更多的是一些士人的议论,还真有点意思。嗯,报纸也已经初具雏形,要能加以完善更好了,最可惜没有电脑和互联,估摸着这辈子别想了。
在他无聊地看小报时,一名内侍进来,只是看了他,笑眯眯地道“王大人,恭喜了,官家让大人回府。”
王秀眉头一挑,放下小报,笑咪咪地道“阁长,在下是戴罪之身,还是别开玩笑了。”
“大人别开玩笑了,两府相公都去福宁殿了,大人真是神人,虏人在河东闹腾了。”
“原来这么快来了。”王秀站起身来,伸了个拦腰,舒畅地道“本以为还要待两天,哪想到那么快,我都把自个真当仙真转世了。”
内侍眼巴巴瞪着王秀,牙酸的差点倒了,差一口气没提来。
当王秀回到家,却看到有琴莫言和秦献容、细君聚在一起,不由地升起无限地温情。
“早知道官人那么早回来,不去钟离先生那了。”细君口无遮拦地道。
王秀愕然,睁大眼睛道“你们去了先生那”
“哥哥,人家姐妹不是担心你嘛想求先生营救,谁想到先生胸有成竹。”有琴莫言弱弱地道。
“官人,十三姐也是担心你。”秦献容急忙开口。
王秀无奈地看着三女,他们去烦劳钟离秋,想必没有好脸色,倒是对他的真情流露,自己也不好再说别的,只是温声道“我这不没事嘛不用担心了。”
顿了顿,又正色道“别的不多说了,你们收拾一下,这几天回商水,到了商水和大姐在一起。过段时间,我再看形势发展,决定你们去别处。”
“哥哥,你别吓我。”有琴莫言答应过王秀,但两天来事情变化太快,她也来不及和秦献容、细君说,王秀一回来说这事,让她没来由一阵慌张。
“一定要走,把铺子整理一下,让掌柜子代为打理,你们都去。”王秀的目光转向秦献容,道“秦娘子,你和十三姐是姐妹,不如去商水小住,如何”
秦献容莞尔一笑,美眸流苏,柔声道“官人,奴家再看吧总舍不得大娘子。”
“三姐,既然官人相邀,当出去游玩算了。”细君挽着秦献容的玉臂,不断地撒娇。“你啊”秦献容看了眼细君,无奈地摇了摇头。王秀望着秦献容那绝美的脸蛋,又看了看有琴莫言,吐了口气道“这两天收拾一下,随时准备出城。”
center
...
第三七四章海阔天空1
第三七四章海阔天空1
第二天,秘书省校书郎陈公辅弹劾李邦彦、王孝迪、蔡懋三人,说什么三人误国,欺瞒太有欺瞒当今天子,强烈要求罢了三人官职。
李邦彦也不知吃了什么药,以补足守孝期为由,非得要书请辞,赵桓还算念旧情的人,当年在东宫时被李邦彦维护,也不愿让其落魄。
可惜,李邦彦是个滑头,他非常明白自个处境堪忧,斡离不的撤退,粘罕的南下,让主和论调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他不可能再赖在台,不要说吴敏不答应,是耿南仲等人也恨不得咬他一口,再不走是在火架烤了。
借着大好机会,以退为进,今后未尝没有重回两府的机会,小不忍则乱大谋啊
赵桓无可奈何,当天下诏罢李邦彦的太宰,出知邓州,王孝迪、蔡懋等人也被罢黜,王孝迪为醴泉观使,蔡懋为知大名府。但是,他为了报答李邦彦,亲自写下手诏,说李邦彦忧国爱民,知利社稷抚军民为急,只是外人不知道罢了,造成流言四起,实在让人骇然,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当天,王秀冷眼旁观朝廷任免,张邦昌为太宰,吴敏为少宰,李纲知枢密院事,徐处仁为书侍郎,唐恪同知枢密院,耿南仲为尚书左丞,李棁为尚书右丞。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人事任命,张启元试宝阁侍制,权右谏议大夫,成为一代青壮派领袖人物,那春风得意啊由于金军撤退,畿北制置使北裁撤,王秀不再担任制置使,连假礼部侍郎也被一并罢免,成了光秃秃地直龙图阁,没有任何的职事。
但是,他并不焦虑,反倒是松了口气,赵桓的罢黜畿北制置使,也算是正常举动,京畿哪能设制置使,这不笑话吗礼部侍郎那可是从三品的职事官,算是权兼差,也是从四品,他的资历明显不足,还不如别去想妥当,正好无官一身轻,自然有人为他谋划。
李纲刚担任枢密院最高长官,力陈割让三镇是李邦彦蒙蔽赵桓,对大宋朝廷是耻大辱,朝廷定要主动出击,决不能割让三镇。
此时,主战大臣占据两府重要位置,处于绝对压倒的优势,持主和言论的大臣噤若寒蝉,张邦昌这个太宰是相当的憋屈,无论是李纲还是吴敏,都不把他当成一只鸟,整个处于不尴不尬的位置,恨不得咬死吴敏和李纲。
赵桓对割让军州也很内疚,尤其是三镇,心理状态不断地变化,可惜他不是持之以恒的人,关注的重点仍放在东南,解决内部矛盾成了首选。
王秀却应约到了吴敏的府邸,被管事直接领入后院,当他刚刚来到,却见吴敏正在暖阁写字,一名美艳无的绿衣少女在旁研磨,其美艳绝不下细君,他眉头一挑,笑眯眯地施礼道“拜见相公。”
“实是才子,我也不献丑了。”说着搁笔呵呵大笑,又对身旁绿衣少女道“远山,你不是喜好王词嘛,正主在眼前。”
“原来是王大人,奴家见过大人。”绿衣少女美眸一亮,向王秀道个万福。
王秀看了眼远山,他也早听说吴敏有美貌女婢远山,研磨作画,当真风流,今日一见果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