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8(2/3)
耿南仲瞥了眼张启元,他有点吃味却不能否认,张启元判断的不错,看来赵佶差最后一步了。
“喜从何来啊”赵桓一阵苦笑,淡淡地道“这是块烫手的山药,把我至于火炉靠。”
耿南仲和张启元闻言面面相觑,赵桓说的不错,女真人都到河边了大家都想跑路,哪个傻蛋才愿意留下。
赵桓轻轻叹了口气,想到朱琏、又想到了一对儿女,不由地怅然若失,这是老爹拿他顶缸啊
张启元隐晦地看了眼赵桓,低声道“太子只能坐视困局,天子却能决断乾坤。”
赵桓默然,道理他很懂,却是当局者迷,经张启元提醒,才渐渐明白过来,认真地加以考虑。
耿南仲也是眼前一亮,很认真地点头称是。
可以说,今天是一日三变,风云际会,充满了黑色的讽刺意味。
赵佶很矛盾,算赐了玉带也很不甘心,他还存有一丝侥幸,权力可不是随便交付的,尤其是掌握二十余年的大权,当廷问众位执政道“大河失守,诸位卿家可有拒敌良策”
白时、李邦彦、童贯、蔡攸、张邦昌等人,一个个面面相觑,没人敢回答。笑话,连战连败,大河前方军城可能已经失守,恐怕金军正在酝酿快速抵达大河,各地勤王兵马还没有赶到,怎么办还能有什么办法,总不能让自己操刀阵吧
吴敏出班,朗声道“陛下,女真虽然到了浚州,但他们的主力仍在山南部,为今之计让速速太子登基,才能让他们惊惧而退。”
张邦昌一点办法也没有,也只能唯唯诺诺地道“给事言之有理。”
恰巧,王秀拿着紧急官塘走了进来,作为枢密院都承旨,战时他能够频繁出入宫禁,可以不通报面呈天子,也这点特权了。
“陛下,紧急官塘,前次军情有误,女真前锋早过邯郸,赵元祥全军覆没,河北西路诸军溃散,西路再无禁军可以拖延防御。”王秀说着话,把官塘递了去。
赵佶精神萎靡,面色苍老,简直是风烛残年的来人,颤悠悠地拿起官塘,匆匆扫了一眼,扔在御案,有气无力地道“怎么办,众位卿家可有办法”
蔡攸狠狠地瞪了眼王秀,暗骂这厮没有颜色,都什么时候了,还让官家闹心,你不能别些不好的官塘,拿出点讨官家高兴地事来。
王秀眨了眨眼,道“陛下,大河方向无人守卫,女真马队太快,应该令河北残兵向南集结,在浚州一线拱卫浮桥,阻止女真从容渡河,或许还有机会。”
“竟然没人阻拦女真,没人守卫城池,谁能领兵,何灌、何灌在哪”赵佶心不在焉,几乎陷入精神错乱边缘。也是实情,几十万大军不堪一击,换成谁也成神经病了。
王秀看赵佶那副模样,心不吝感慨,道“陛下,军情紧急,臣实在迫于无奈,只得以枢密院名义,调京东七十八将马队火速西进,希望能在女真渡河前赶到,还有机会拖延一些时间,让朝廷从容布防。”
“大胆。”蔡攸脸色一变,指着王秀厉声道“你好大胆子,不经陛下御笔,没有枢密院大臣画押,竟然敢私自发虎符调兵,你简直是居心叵测,是七十八将也受你调遣,朝廷兵马何时甘心听你号令”
童贯亦是冷笑,玩味地道“没有枢密院大臣签押兵符,看来直阁是擅自改动兵马调动。”
这话说的诛心啊私自调动兵马已经是大罪,连将帅也听从命令,对于天子而言是绝对要认真对待的,枢密院都承旨和将帅勾结,想想都让人不吝而寒。
当然,虎符在枢密都承旨手保存,但绝不是随便发出去的。遽然间,赵佶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王秀很生气,这都什么时候了,还他娘地窝里斗,他毫无惧色,瞪着蔡攸和童贯,厉声道“大王、本兵此言差矣赵元祥全军覆没,河北西路除了真定、山还在抵抗,已经没有任何力量阻拦女真南下,东路兵马也在浴血奋战,根本无力南下,只有调京东马军。”
“军情紧急,昨夜臣把调七十八将虎符改动,令七十八将马军火速西进,渡河进入浚州一线,毕竟他们也是精锐,也好为陛下分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