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前因后果(上)(2/3)
李世民当然不肯,他把连弩、圆珠笔和纯棉T恤一一讲解给魏征和房玄龄,告诉他们这三样东西的妙处。
尤其连弩和纯棉T恤。
前者如果能大量生产出来,对于大唐的军队会有一个极大的提升,以后面对任何敌人都可以说近战无敌了。
要知道诸葛连弩之所以荒废,就是因为它体积大,重量大,而且准头不高,不适合近战。但是苏岩这个连弩完美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这样的弩如果大唐士兵每人一把,别说西域,就是放眼天下都会是无敌的。
接着李世民又让他们感受了一下那个纯棉T恤,讲解了棉花的好处,甚至还把他脑海里那个不成形的想法也和盘托出。
那就是有了连弩之后尽快彻底征服西域,在西域的土地上广泛种植棉花。如果人手不够,就派内地的人去,派战争俘虏去,派奴隶去,这样不但可以彻底占领西域,还可以为大唐提供足够的棉花。
房玄龄听了之后非常心动,但是魏征依旧不为所动,坚持认为苏岩带兵器入陛下书房是大逆不道的事儿,必须严惩。
那天李世民和魏征没能达成统一,晚上回去之后魏征就号召三省六部的官员写折子弹劾苏岩。
那些三省六部的官员本来就对这个凭空出来的“斜封县男”有非常大的意见,虽然他写得诗很好、非常好,可是历史上又有谁是因为写诗好获取爵位的呢?
况且有那么几个官员平日里以文采好见长,现在看到在一个十七岁少年的诗作面前,自己的那些作品连狗屎都算不上,这怎么能不让他们嫉妒而且恨呢?
于是第二天一上朝,李世民就看到自己面前堆了上百封奏折,都是要求严惩苏岩的。
这种阵势就连李世民都从来没有见过,他想跟这些官员讲道理,可是这些官员只认准苏岩携带兵器入书房是死罪,至于他做的贡献,对不起,跟威胁皇帝这一点比起来微不足道。
那天的朝堂除了商量一些国家大事,剩下的时间都用来讨论这件事儿。
面对下面气势汹汹的众官员,有一瞬间李世民也曾犹豫不决。
好在他熬过了第一天。
那天晚上他就把兵部尚书侯君集和刑部尚书李道宗召进宫,给他们介绍了这个连弩的好处。
两个人都是常年带兵打仗的将领,只试验了一次就知道了这个连弩的好处。
皇上说得没错,要是大唐的军队装备了这种武器,他们真的可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于是第二天再上朝的时候,李世民就不是孤军奋战了,一部分兵部和刑部的官员开始站在他这一边了。
所以李世民的压力就小了很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