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我的锅我来背(2/3)
且说凌振把应有用的烟火药料,就将库中用得到的器具,装载上船,带了随身衣甲盔刀行李等件,并三四十个贯用、得力的军汉,离了东京,取水路投梁山泊来。
那行动是甚为快捷,待到山寨得到消息,出动水师去拦截的时候,他已经在巨野县上岸,转而走陆路前往清河。到得行营,先来参见主将呼延灼,次见先锋韩滔,备问水寨远近路程,山寨险峻去处,于高俅处得闻的尽同,于是安排了三等砲石攻打。
第一是风火砲,第二是金轮砲,第三是子母砲。却都是宋军中常用到的石砲。先令军健振起砲架,着甲士铁骑遮掩,直去梁山军营外竖起石砲,准备石弹泥弹,好来日放砲。
而这所谓的“风火砲”事实上更应该叫做旋风砲,该砲没有固定架子,它固竖在一根巨大的“冲天柱”上,在柱端安有砲梢轴,其砲梢随意调动方位与发射,可以说是小型化的。此砲便易,只缺之架座,当发射时缺乏稳固,也由是它所用的砲石弹皆不得超重,限重三斤。为了增强这类石砲的威力,那三斤的石弹就被宋军变换着花样来摆弄了。最常见的就是以草藤遍筐,内置火药、巴豆等纵火、发毒之物,投射出去,于是有了‘风火砲’这么一说。
而金轮砲就是虎蹲砲,这是宋朝的虎蹲砲,不是明朝的。安有砲架,可以四根脚柱构成方形、三角斜形架,辅之以轮轴,便更为应用灵活,于是有金轮砲之称呼。其砲的操作需七十余位士兵,它能抛发十斤重石弹。
至于最后的子母砲,其名并不特指单一砲型,而是泛指某一类砲。多指梢砲。
老赵家的《武经总要》里只梢砲记载的便有:单梢砲,双梢砲,五梢砲,七梢砲,九梢砲、十三梢砲等等。
这里的梢是指的就是砲杆,由五根木杆组成的便是五梢砲,七根就是七梢砲。复合组成的砲杆弹力较佳,容易将砲石投掷更远处。
又因为此类砲散发碎弹,以网兜诸砖石碎块,如一抛出,于空中自散开来,宛如是天女散花,杀伤面巨大。亦因为由一而众,自谓“子母炮”也。
那五梢砲杆长即两丈有五,拽索达80多根,操作人员在一百五十人以上。是以,对这些有所了解之后的陆谦,对于靖康之耻时,东京城外金兵一日安砲五千余的记载是充满了不解的。虽然宋军先把封丘门外的几百座石砲丢给了金兵。
当然,也有人说那五千座砲是大中小相结合的,可陆谦也就奇葩了,金兵在东京城下造点小砲有个屁用?那时候的宋军还敢轻易杀出城来,捣毁石砲么?
这个话题掠过不提,就说宋军的变动就将营寨内陆谦等惊动。
那凌振来的甚是快,出动水师营截击不成,但些许信息也落到了陆谦的耳朵中。待看到呼延灼突然使人在营外架设石砲,那如何还不知道是谁人到来了。
当世的第一砲手,轰天雷凌振入场。
现下摆在陆谦面前的选择就只有两个,其一是退出岸泊营寨,返回山上去;其二就是出兵与呼延灼一战。营寨里的头领多不愿意就此退兵回山,先前一战是他们胜了,正是气盛。就晁盖【回去了】送来的消息,消息传到郓城,宋江都有些坐蜡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